2022-12-24 16:22
无年龄门槛,剧情血腥、暴力……据媒体调查,从线下门店到线上APP游戏,剧本杀乱象重重,让人忧心。
作为新兴社交游戏,近年来剧本杀的风头极盛。相关数据显示,在2021年消费者偏好的线下娱乐方式中,剧本杀仅次于看电影和运动健身排名第三,消费者中超70%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学生群体占比约30%;截至2021年4月,全国剧本杀门店数量已达4.5万家。相比2019年的1.2万家,两年增加了3.3万家门店。同时,线上剧本杀游戏也层出不穷,不少热门APP下载量超千万。市场之大、参与者之多,剧本杀的影响已然不容小觑。
客观来说,适合的剧本、适度的参与、安全的场景等,对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象力、锻炼观察分析能力、加强人际沟通等有一定积极意义。此前,湖南长沙还有博物馆推出了文物特展与剧本杀融合的新玩法,游客能够在探索推理中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让人看到了这一行业的潜能。不过,需求旺盛、市场红火并不能掩盖行业乱象,有些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比如,由于生产能力和生产成本问题,导致市场上剧本抄袭现象严重;比如,为了吸引客流,一些不良商家热衷提供一些恐怖本、小黄本;还有的,打着剧本杀的旗号,搞起了背古诗、拼奥数那一套,有变相教培之嫌……玩剧本杀的多是年轻人乃至未成年人,良莠不齐的剧本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养成,甚至滋生暴力、欺凌等问题。
越是人气高,越是狂飙突进,越需建立制动机制,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已下发多个规范、划定红线,设置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规则明确,下一步就是从严从紧,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形成震慑、刹住歪风。
约束是最好的保护,规范是最大的鼓励。于商家而言,知敬畏、守底线,生意才能红火。所谓剧本杀,剧本是最大竞争力,不愿意在剧本上花钱、花时间,一味拿乱七八糟的本子滥竽充数、打擦边球,必会被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