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人发血氧夹!携手兜住防重症防病亡的底线
北京晚报 | 记者 辛音

2022-12-27 17:39 语音播报

战疫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通知要求,扩充重症救治医疗资源,二、三级医院按要求加强重症医学科建设,根据医院类别和级别,做好综合ICU床位、可转换ICU床位、重症监护病房准备;在加强社区对居家隔离康复人员摸排的基础上,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在家自测血氧,明确简明监测预警标准;鼓励各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氧气灌装服务,方便居民居家氧疗;做好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重点人员的摸排,提前摸清底数,根据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健康管理等。

图据都视频

与病毒交锋三年来,北京防控措施不断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目的始终是保护每一名市民的健康与生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市民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有基础病的患者也在增多,医疗机构救治压力持续加大。虽然奥密克戎致病性低,但在庞大的感染基数面前,仍带来重症绝对人数的快速攀升,仍可能造成感染者的重症或死亡,因此防控的工作重心必须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尤其要关注对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及时救治。 

准确把握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向关键问题聚焦发力。通知的出台,及时回应本市中高风险重点人群的就医诉求,为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例如,加强重症资源准备、应对重症救治高峰,遵循了优化救治体系、分出轻重缓急的原则,能大幅缓解诊疗压力过大的局面;对居家隔离康复人员摸排,为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有利于提升早期干预服务能力。近日,不断有医院接诊“沉默性缺氧”的老年感染者,血氧仪、制氧机等产品持续热销,为老人发放血氧夹,无疑是雪中送炭;及时监测老人血氧饱和度,就能第一时间挽救老人的生命。此外,通知还明确了迅速扩充重症医学医师队伍、动员组织公务人员及单位职工参加献血活动、不得拒诊120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等细则,进一步为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千方百计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也是对国家现阶段防控要求的落实和遵循。刚刚出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做好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报告与订正。动态分析病例,特别是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变化趋势。对发现的重症、危重症、死亡病例和其他特殊病例,疾控机构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流调报告。北京多措并举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能被及时发现、及时救治,就是守好“保健康、保生命”的防线,守牢“防重症、防死亡”的底线,竭尽全力帮助脆弱人群安全度过疫情寒冬。

针对患有基础病的高风险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完善部署医疗救治方案、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向他们倾斜,是生命至上的具体体现。让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更加提前,让少数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加优化,让短时激增的就诊压力有序缓解,让公众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

快评

编辑:辛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