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18:10
《千里江山图》是著名作家孙甘露的最新长篇小说,刚刚获得第十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孙甘露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研讨会12月29日在线上举行。
小说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塑造出陈千里等一批党的地下工作者。他们以忠诚与信仰、勇毅与牺牲,在危机四伏的隐蔽战线上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这一震撼人心的红色传奇很快也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广泛关注,延伸发酵的关于“忠诚、信仰、牺牲”的讨论在微博、B站、豆瓣等平台成为热门话题。上市一年不到,《千里江山图》已加印八次,发行十万多册,并登上各大文学榜单。
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千里江山图》是一部在新时代书写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作品,它既继承了红色经典书写传统,又探索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创造与转化。深入探讨《千里江山图》,不仅有助于认识一部优秀作品,对于我们如何在新时代文学中书写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何有力地塑造英雄人物、如何在不断发展的小说脉络中取得新的艺术突破,都具有重大意义。
孙甘露是我国著名的“先锋派”代表,但《千里江山图》是一部超乎“孙甘露印象”的作品。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表示,《千里江山图》一方面实现了主题叙事的可读性和精神品格,一方面保持着强劲而丰富的先锋小说特质,其高级之处在于全篇所有情节、细节都有所呼应和照看,所有人物的语言、动作、思维、心理活动等都合乎严密的现代小说逻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也认为在革命历史题材中追求文学性是一种非常有难度的写作。他评价,“《千里江山图》让革命历史题材脸上有光了。”《千里江山图》就是孙甘露的先锋性在革命历史题材中的一次惊艳亮相。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说,《千里江山图》既是近年主题出版的重要成果,也是整个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成果,同时还是文学先锋精神的一种延续,“始终向前走,始终探索某种新鲜的东西,探索和题材与作者追求一致的东西,这是一种更内在、更常态的先锋。”
许多学者也提到,不同于王安忆、金宇澄等上海作家,孙甘露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气息。格非尤其感兴趣的是《千里江山图》中的“上海书写”。“甘露的上海书写有一种非常新颖的特质。他在历史考据方面下了极大功夫,但又不是对1930年代上海的完全复现。”他认为,孙甘露的上海书写既合乎历史事实,又有很多大胆的想象,它是一种精确和自由的结合,或者说是一种很好的虚实结合。在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看来,孙甘露对于现代都市的描述在中国文学里比较少见,“孙甘露对上海非常熟悉,也因为熟悉,有时候会发现这座城市里还有一种令人亲切的陌生。于是,在熟悉和陌生之间,在看得到和看不到之间,在握得住和握不住之间,就有了一种特别的张力,这种张力到了他的小说里就是一种特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