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健康总评榜 | 价值成健康产业发展热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12-31 08:58 语音播报

进入
健康
看更多
+ 订阅

过去一年里,“价值”成为健康产业的高频词。

一方面,健康产业在经历了规模化的发展之后,产业增长逐渐放缓,如何寻找发展新引擎成为业内面临的共同话题。与此同时,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大众对于健康管理、创新药品、营养保健等方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愈发突出。因此,以价值为导向,持续提升大众健康化消费体验,正在逐渐成为从业企业的共识。

■ 大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从“治病”到“健康生活”,伴随着大家对于健康的日益关注,大健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大众健康化需求正在发生新的转变。

如今,“大健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虽然与“健康”仅一字之差,却有着不小的差别。传统的健康观认为“无病即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目前对于“大健康”并未有明确的定义,百度百科上对于“大健康”的释义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显然,相比健康,大健康范畴更广,更强调“全局”“健康管理”等。

事实上,为更好满足大众对于大健康的需求,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举措。比如推动处方外流、推动分级诊疗、强化互联网医疗改善医疗服务的不均衡、优化支付方式、加大创新药械的比例、推行“预防大于治疗”理念,推进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等。

在此背景下,“预防为主”“慢病管理”“医养结合”等正在成为新的健康趋势,大健康产业正逐渐构成防、治、养、身、心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闭环。

对此,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营销公司副总经理、OTC总经理王泓涛表示,当前消费者需求从过去的单一需求向多样化需求趋势发展,这和健康知识的普及化、健康理念的大众化等密切相关。从药品的角度来看,目前对于感冒、咳嗽、发烧类产品出现较强的需求,未来一段时间,围绕着润肺化痰、免疫抗感、醒脑清心类药品或健康食品应该会持续出现高需求增长。

叮当快药相关负责人同样表示,“当前消费者关于健康的需求,最明显的变化正是从治已病延展到治未病,更注重科学、系统的健康防护和营养保健。”

■ 价值驱动新增长

大众健康消费需求的转变,对于产业发展而言,不仅意味着新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

“在当前疫情和宏观经济双重影响下,健康产业步入了新轨道,走进新常态,行业增长放缓,预计2022年全行业终端增长在1.7%左右。”在第15届西普会——中国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上,中康科技总裁吴瀚曾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产业增速放缓,如何寻找产业增长的新引擎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在吴瀚看来,寻找健康产业增长的新引擎,一定是从患者价值实现开始的,这不仅需要政策鼓励、技术支撑,还需要标内标外患者价值一体化,以构筑患者价值同心圆,来推动产业二元发展。

在市场端,从“价值”出发,通过产品的创新升级、多元化产品管线的拓展、数字化能力建设、服务形式的多样化等提升大众健康化消费体验,已经成为从业企业的共识,产业发展正经历着从“规模”向“价值”的重要转变。

医药零售是连接产业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亦是提振产业发展信心的关键一环。在北京嘉事堂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晨曦看来,受新冠疫情等影响,今年药品零售端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全力保供是当下的重点,也是从业企业的责任与价值所在。此外,线上购药逐渐成为主流,医药零售企业一方面需要不断加码互联网向数字化转型,线下门店亦需要在增加服务黏性方面下功夫,包括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不断完善大健康产品品类、提供更加专业的用药指导、提升慢病管理服务水平等。

叮当快药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到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消费者购买健康产品/服务的方式,逐步向线上转移。“网订店送”的即时健康到家服务越来越受欢迎。叮当快药致力于满足患者一站式的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医药检险”的健康布局,比如持续加强医生、药师团队建设,加强慢性病及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到家健康检测服务,如推出“新冠抗原试剂”到家服务等。

医药创新是医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亦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今年,我们除了提供例如‘灵兰密授’系列的国药精品,让消费者有更多品类需求的选择外,还针对消费者在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生活理念等做了部分推广。作为药品企业,我们无法像快消品一样,做到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用正确的方式让客户对自己的健康状态做充分的认识,从而达到对症下药,提高病患生活质量。这不仅会有益于企业发展和品牌的立足,更是一种作为医药人的社会责任。”王泓涛表示。

■ 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

谈及产业未来新发展,在吴瀚看来,二元市场潜能的释放,有赖于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全病程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识建立和能力建设。逐步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将以患者价值为圆心,是标内标外各服务主体实现明确分工与有机协同的坚实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往传统碎片化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使医、药、患、检、保各环节的多元直接交互服务链条得以形成,最终实现标内标外患者价值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产业新生态。

“专业化服务需求将继续推动药店的转型升级。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密集调整,药品零售市场的需求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伴随着政策利好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药品零售行业将进一步加快对专业化医药服务的深度探索,DTP药房、慢病药房、‘医+药+险+检’联动等专业特色药房及服务将日益增长。”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副会长、北京搜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亚洲表示。

此外他同样表示,数字化转型也是药店零售行业的大势所趋,目前国内大中型医药连锁均把数字化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当中。一方面,数字化能实现“降本增效”,全面提升企业的内部运作效率;另一方面,数字化还能推动企业由经营商品向经营顾客的价值转移,实现销售品类的把控和精准促销等,提升顾客口碑值、满意率。

在王泓涛看来,明年对于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从商业的运作趋势来看,始终需要坚持围绕着消费者本身进行模式设定。例如零售药房,普遍的O2O的布局,线上线下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此外行业会呈现出以下趋势:强者恒强,市场上“两大一小”即大规模、大品牌、小而精的企业越来越受青睐;终端连锁并购会加剧,零售终端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门店数量的增长期会出现拐点;市场对于高质量价格低的产品需求量会放大,这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流程控制,管理质量等提出新的挑战,未来10年内,针对内控成本差、质量不稳定,市场拓展能力弱的企业,会出现更大一轮的淘汰潮;辅助治疗类保健食品会继续走俏。随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断重视,以至于疫情带来的增强机体免疫力概念的兴起,相关保健食品会大放异彩,但保健品行业显然已经不是过去低门槛的企业了,保健品的品牌背书至关重要,同时对于推官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没有一定资金实力、品牌实力、市场运作能力的企业,显然也只能充当“分母”。

 

2022北京晚报读者推荐家庭常备药品/器械十大品牌评选活动

编辑:汪盈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