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为何对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这场重量级研讨会揭秘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2023-01-02 13:15 语音播报

时事

为什么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近日举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9期)发布了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为什么未来五年对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报告指出,要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中国人均GDP到2035年应达到2.2万美元至2.5万美元,2035年前人均GDP增速应至少维持在4.13%至5.16%之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我国通过一系列改革维持稳定经济潜在增速水平,主动应对和破解美国全面技术封锁和高端产业遏制策略,扭转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时期。

2022年12月9日,国产大飞机C919的全球首家用户东航,正式接收首架C919飞机。  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算中等发达国家?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中提出了重要的经济与发展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衡量?本期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指出,国际上受到普遍认可的发达国家的定义,是以人均GDP2万美元为分界线,超过2万美元即为发达国家,2万至4万美元是中等发达国家,高于4万美元是高度发达国家。

依据这一标准,2021年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有43个;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有43个发达经济体。两个标准界定下的各43个国家是基本相同的。

报告据此认为,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是定义发达国家较为科学合理的标准,并得出结论:以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为2.2万至3万美元左右。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均GDP标准应定为2.2万至2.5万美元。

2022年中国GDP预计超过120万亿元,按固定汇率计算,人均GDP水平应达到1.3万美元左右。报告以此为基准测算,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2035年前人均GDP增速水平应为5.16%;达到2.2万美元,应为4.13%;达到2万美元,应为3.37%。

报告得出结论,在不考虑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发生变化,以及中国人口规模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2035年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水平会以较大概率维持在5.5%至4.6%的区间,这一潜在增速会由高到低逐步下降。2035年中国人均GDP水平的目标应设定在2.2万美元至2.5万美元之间,因此,2035年前中国人均GDP增速应至少维持在4.13%至5.16%之间。

2022年11月25日,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工作人员指挥装船作业。  新华社发

未来五年为何至关重要?

报告认为,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目标,未来五年至关重要。未来五年是我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循环、高水平自立自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维持稳定经济潜在增速水平的关键时期。改革如能全部到位、顺利推进,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空间和红利将得到充分释放,维持较高的合理水平。一旦错失这五年,可能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社会政策五大政策举措,通过新的宏观政策调控体系构建和推进,目的是使中国经济尽快恢复既有的中高速增长水平,并维持这一增速水平的合理区间。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中国主动应对和破解美国全面技术封锁和高端产业遏制策略,创造至少难以排斥中国发展利益的新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中国面临“低端转移、高端挤压”双重风险情形下,留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可能只有5年到8年。

2022年12月29日拍摄的广交会四期展馆外观。  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摄

未来五年也是中国能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扭转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早过快”下滑重大问题的关键时期。报告认为,本世纪中叶前,中国人均GDP增速水平要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其动力基础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构建自主体系适度可控,又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充分融合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五年也是中国能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维持发展安全权的关键时期。报告指出,很多“卡脖子”领域问题的解决十分复杂,通过研究企业案例发现,解决这些问题常常需要10年、20年以上的沉淀和积累。2020年到2022年的新冠疫情,给我国对很多“卡脖子”领域的突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延误。因此,未来几年的时间非常宝贵和珍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科技政策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是未来五年必须强力推进的两大政策。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