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12:04
2022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筹备与成功举办,中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激增,北京群众冰雪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冬奥会虽已落幕,但在“双奥之城”,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度不减,并在过去一年里继续升温。
资深雪友姚佳美乐见越来越多人走上雪场。姚佳美供图
新粉·更多人走上冰场雪场
2022年服贸会发布的《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全民冰雪运动参与率高达55.24%,在全国各省区市排名第二位。后冬奥时期,首都群众上冰上雪热度不减,且有更多“新粉”加入其中。
受疫情影响,北京今冬的雪季推迟了近一个月,但这并未影响发烧友的“向雪之心”。雪季未至,各大雪场的“早鸟票”便已销售火爆。作为北京最大、最老牌的滑雪场之一,密云南山滑雪场10月底发布预售,季卡在开售后两小时便被抢购一空,二次补发也在半小时内售罄。12月9日,雪场正式营业,短短半个月接待游客两万余人,截至目前客流总量稳中有升。
“南山周末跟‘下饺子’一样,一点儿不比上个雪季人少,就连工作日人都挺多。”作为资深雪友,姚佳美还发现,雪场的新手越来越多,“雪具大厅里队排得很长,说明很多人都是初级玩家,还没有自购雪具。中初级道上也有很多戴着护臀的新手,雪地摩托频繁上下山。”作为“老粉”,姚佳美乐见越来越多人走上雪场,“像我们这种度假式‘养生滑手’,很在意雪场配套设施和周边环境,客流量提升能够促使雪场升级,提供更好的服务。”
滑雪热度不减,作为冷门项目的冰壶也乘冬奥会东风“吸粉”众多。据国内冰壶自媒体“顶流”——冰壶派的创始人姜博介绍,冬奥会后,不少零基础的冰壶“小白”加入了这个行列。“很多人因为看了冬奥会,很想现场体验一次,其中不少人由此爱上了这个项目,养成了运动习惯。我们的线下活动人数比冬奥会前翻了三四倍,微博‘粉丝’达到了70万。”据她了解,北京几家冰壶馆全年经营火爆,想周末活动至少需要提前一周预订,还经常订不到理想的冰时,“我和团队会抓住这个机会,把项目发展持续推动下去,吸引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
朝阳短道队冬奥会后新招了一批学龄前的孩子,大队员“跑大圈”的时候,他们就在冰场中央抠基本功。王笑笑摄
蓄力·青少年培训稳中有升
在坚实、稳固的群众基础上,北京青少年冰雪业余训练亦开展得如火如荼,无论参与人数还是竞技水平,在后冬奥时代都“水涨船高”。目前,全市共有区级青少年冰雪运动队125支,注册在案的小运动员7565人。业余训练模式下,北京青少年滑雪、冰球、花样滑冰等多个项目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
8月,在延期一年的2021年全国U14冰球锦标赛中,北京男女队首次双双夺冠。前中国女冰队长、零度阳光俱乐部教练张晶表示,冬奥会给本就红火的北京冰球带来了更多生机,有更多家长尝试送孩子来学冰球。而数位从“业训”模式中走出的北京本土球员入选国家队,登上了冬奥赛场,更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荣誉感,为他们树立了现实可及的目标和信心,“冬奥会上表现出色的闫俊承,小时候就在我们俱乐部训练。冬奥会后,他主动回到俱乐部与小球员们交流、互动,用自己的经历指导、鼓舞孩子们。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国手的风采,都非常激动。好几个小球员跟我说,‘教练,今后我也可以为国争光’。”
朝阳短道队冬奥会后也招了一批学龄前的“小不点”,孩子们不仅热情高,能力也惊艳了主教练韩冬萍。“更多人认识了短道速滑,家长对项目也越来越认可。”来自东北的韩东萍说,以前北京练短道的孩子多是入学后起步,而冬奥会后的冰雪热仿佛为项目发展“打开了又一扇门”。5岁的小姑娘丫丫此前学过轮滑,年初看了冬奥会,就吵着要学滑冰,继而加入了朝阳短道队。这个连跑步都要跟大队员较劲、冲在最前面的小姑娘说,未来想像偶像武大靖一样当冠军。
北京Super SKI竞技滑雪俱乐部主营青少年高山滑雪培训,创始人唐洪浪说,自己今年的工作更忙碌了,“冬奥会后的第一个雪季,孩子们热情特别高。我们做好了雪季无假日的准备。”
第二届北京冰球公开赛增设成人组,京城冰球“老炮”们赛前合影留念。李龙谋供图
火爆·赛事活动丰富有创新
去年12月24日,冬奥会后的首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全面启动,丰富多彩的群众赛事活动再度点燃“双奥之城”。申冬奥成功以来,北京的冰雪活动及民间赛事不断,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并在后冬奥时代得以延续。
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始于申办冬奥会之年,从2015年至2022年,共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性冰雪活动两万余场,累计参与人次达3100多万。跨越北京冬奥会的第八届冰雪季开展赛事活动9075项次,参与人次多达1690万,为推动首都群众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助力。本届冰雪季则全新推出“北京冰雪消费券”,将陆续向市民发放不少于3万张消费券,用以在北京地区的部分冰雪场馆享受门票优惠并抵扣门票费用。
冰球是北京体育的一张亮眼“名片”,后冬奥时期,针对不同人群的业余赛事依然火爆。从盛夏时节到寒冬腊月,市中小学生校际联赛、市高中校际联赛、市少儿联赛、市青少年俱乐部联赛陆续展开,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俱乐部联赛有209支队伍、3041人报名,规模之大仍为亚洲第一。8月的第二届北京冰球公开赛,则首次设立了成人组,吸引了50余名选手参加,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64岁,为不同年龄阶段冰球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展示的舞台。
近年来,每逢冬季,嬉雪场所便成为市民节假日出行游玩的佳选。无论京郊还是市内,由普通健身场馆或娱乐场所改造的不同规模冰雪主题乐园比比皆是,即便不会滑冰、滑雪的人,也能在此感受冰雪之乐。创办于2011年的北京欢乐水魔方暴雪狂欢节,早已成为京城冬日“网红”打卡地。北京冬奥会后的首个冬天,狂欢节主办方对园区内整体设施和游乐项目进行了提质升级,充分满足了市民就近就便赏冰嬉雪、参与冰雪活动的需求,试营业期间便吸引了大批游客。
国家体育馆冰球馆国庆期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北京市冰球协会供图
便民·冬奥场馆成健身佳选
筹备冬奥会期间,北京充分扩大冰雪场地设施供给,现有82座冰场、32所雪场,大幅超越申办冬奥会前。而在后冬奥时代,北京冬奥会场馆纷纷因地制宜面向公众开放,更为市民参与冰雪运动添薪助力。
随着北京冬残奥会圆满闭幕,4月起,冬奥场馆陆续面向社会开门迎客,至去年下半年已全部对公众公开放。无论“零基础”的冰雪“小白”、专业范儿十足的资深冰雪迷,还是“到此一游”的体验者,都可以走进冬奥场馆,享受“奥运级别”的冰雪体验。其中部分场馆还开设了培训课程,让业余“选手”有机会在奥运赛场上提升技艺。
奥运场馆的开放吸引了大批游客,预约情况火爆。无论登顶首钢大跳台出发区“解锁”冠军视角,还是畅滑国家速滑馆“最快的冰”,都已进入大批首都市民假日休闲的心愿单。首都体育馆正式开放前的开放日活动,便已吸引了千余名市民参与。五棵松冰上中心在国庆假期的前四天里,日均客流量达约600人次。
作为冬奥遗产,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不仅为群众健身娱乐提供了便利,更肩负着传承冬奥文化的重任。在北京冬奥场馆群最北端的“冰球专门店”——国家体育馆冰球馆,冰面下至今保留着冬奥会LOGO、“BEIJING 2022”字样以及奥运五环标志。一进冰场的走廊里,陈列着冬奥会颁奖时所用的合影台,成为八方宾客的“打卡点”。冬奥会后,这里不仅面向市民开放散滑,还开展青少年培训、承接业余赛事,并成为市级专业队的驻训地。市民不仅可以在此滑冰,还能观摩北京市男子冰球队的训练课,说不定还能在训练间歇向队员教练“讨教”两招。看到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北京男队队员左天佑更有动力了,他说:“冬奥会的影响力激励着我不断进取,未来,希望我也能为祖国和北京这座城市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