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创意赢未来丨文化内容生产赛道关键词——动漫、音乐、游戏、话剧、短视频、数字文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1-05 20:20 语音播报


图片

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已进入总决赛阶段!由预选赛各分赛区和主题赛区推选的优胜项目入围,按不同赛道进行最终评审,共同角逐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总决赛的桂冠!

 

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总决赛评审设置文化创意项目赛道、文化内容生产赛道、文创产品开发赛道、文化IP创意赛道、创意设计服务赛道、原创剧本创作赛道等6个专业赛道和1个文化创客赛道。

 

文化内容生产赛道

包括影视剧、音乐等广播影视节目及剧本;戏曲、歌舞、话剧、文艺演出、时装秀等文艺创作与表演活动;动漫、游戏、短视频、数字藏品、3D数字景观等数字文化内容生产类创新性项目。

强化创新对首都文化建设的驱动和赋能,推动首都文化建设各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使首都文化建设呈现整体推进、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各方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催化集成式创新,加强智能化运用,实现立体化呈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意城市。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推动文化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第6条

发挥创新引领功能,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内容赛道负责人

 

向勇,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PI,澳门城市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英国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访问学者,英国伦敦Metropolitan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兼任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创意产业协会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韩国文化院顾问委员会文化产业组委员。

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术月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行政管理》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合作模式及共赢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广电总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和旅游部委托项目等课题二十余项,主持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数十项。荣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优秀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团队列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孟二冬》,联合出品人)。先后入选北京大学十佳导师、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物人才计划。

 

简明问答

文化内容生产赛道的情况是怎样的,对赛道整体有何评价?

这个赛道包含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了动画、动漫、影视、音乐、非遗、时尚、数字藏品等多个门类。这些作品既有经典的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也有现代的影视艺术,还有新兴的数字艺术。这个赛道的报名非常踊跃,征集上来的作品数量也非常可观。

根据初评的情况来看,此次文化内容生产赛道的作品质量整体上非常高,大部分作品都立足了北京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聚焦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长城文化带北京段、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北京的重点文化资源,紧密结合文化内容的创作规律和文化市场的消费规律,在内容生产当中特别凸显内容作品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这些作品很好地反映了北京文化内容生产机构、创意个体和创意团队整体的内容创作水平和实力。

 

评审团队希望在赛道中看到什么样的作品投稿,入围作品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内容是文化创意的“灵魂”,我们评审团队希望文化内容生产赛道的作品能够在文化主题、形象设计、展览展示、市场营销、消费体验等各个环节都体现出精心的策划、内容的深刻、形式的新颖。我们希望这些文化内容作品富有深意,能从感官、情感和精神等不同层面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

 

聊一聊对赛道对应的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期待?

文化产业的生产归根到底是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内容生产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守正才能创新,文化内容生产只有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北京独特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地理解,才能更好地实现创造性的创意活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文化内容生产要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细节性,要让作品既来源于人民真实生活的日常感知,又高于人们的想象期待,能够形塑人们面向未来的能力。文化内容作品要有意味的形式,要有鲜明的形象,要有典型的主题。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对文化内容生产的创作主题、生产方式、传播渠道和消费场景等各个方面正在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对文化内容生产更要注重精品化、场景化、品牌化的创意设计和内容生产。

 

“坚定文化强国”就是要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在内容生产上,我们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深层的文化基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创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增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文化强国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内容的生产就是要继续弘扬中国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地提炼、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我们的文化内容生产要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舞、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而秀。

 

“文化是北京的魂”,请您结合今年赛道征集的作品,谈一谈近年来“北京制造”的“文化生产力”是如何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升级和文化产业发展的?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文化产业是北京的重要支柱型产业。近两年来,北京的文化产业克服了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利,不断地开拓创新,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商业融合,促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推出了像《觉醒年代》《长津湖》等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内容精品,开启了新时代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范式。相信通过此次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文化内容生产赛道的不断培育,以北京文化内容生产能力提升为重心,加快文化内容生产能力建设,不断推进首都文化内容生产体系的构建,让文化内容生产真正成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强大脑”,进一步彰显文化创意的“北京制造”、首都文化生产力的独特优势,继续发挥北京在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引领示范的历史担当。

图片

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

编辑:康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