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20:51
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已进入总决赛阶段!由预选赛各分赛区和主题赛区推选的优胜项目入围,按不同赛道进行最终评审,共同角逐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总决赛的桂冠!
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总决赛评审设置文化创意项目赛道、文化内容生产赛道、文创产品开发赛道、文化IP创意赛道、创意设计服务赛道、原创剧本创作赛道等6个专业赛道和1个文化创客赛道。
文创产品开发赛道
包括通过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产品、老字号、非遗技艺等进行创作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具有较高文化附加值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及工艺产品等。
以“一城三带”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古都历史文化风貌和独特城市魅力充分彰显,北京历史文化这张金名片更加光彩夺目。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第9条
2025年目标
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首都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第12条
坚持“四个文化”基本格局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奋力开创首都文化建设新局面。在“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发挥核心区和中心城区的承载作用,凸显长安街沿线、中轴线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抓好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及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空间布局。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第13条
坚持“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系统开展中轴线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的研究,挖掘中轴线文化内涵。注重对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阐释,活化展示中轴线内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通过举办丰富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公众走近中轴线,营造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使遗产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启迪思想、推动发展的作用,增强文化自信。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第33条
展现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
进一步发掘、整理、保护与传承传统地名、戏曲、音乐、书画、服饰、技艺、医药、饮食、庙会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非遗传播的普及力度,让非遗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第58条
构建非遗保护传承“北京样本”
文创产品开发赛道负责人
陈彦,小象智合董事长CEO,具有多年设计、包装印刷、文化产业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曾任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文化发展出版社社长,汉仪字库董事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务。曾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人物奖”和中国出版领军人才的称号,是中宣部的“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5年开始创办大家智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小象智合”致力于通过设计与科技的结合,为消费者和品牌商提供从设计到包装的一站式智能服务平台,提升中国产品品牌影响力,带动包装产业的创新升级。
简明问答
文创产品开发赛道的情况是怎样的,对赛道整体有何评价?
文创产品开发赛道一共征集到了171件参赛作品,既包括故宫、圆明园、恭王府、曹雪芹纪念馆等传统文化IP的文创产品,也有总台文创、菜百珠宝、九芝堂、凯叔讲故事等品牌文创产品,还有非遗造纸、纺织、丝绸等非遗文创,同时我们还看到了许多优秀的红色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涌现。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既有知名的设计师,也有优秀的设计机构,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赛道中有很多年轻人、学生作品的涌现,他们带来了非常新鲜、富有创意的作品。
从整体来看,文创产品开发赛道作品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这些作品都兼具了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有非常多高质量作品的呈现。
评审团队希望在赛道中看到什么样的作品投稿,入围作品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首先,是对文化属性的挖掘,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品牌的商业文化,又或是人文主题的开发,怎样将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商业表现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维度。
另外,我们评审团队也很期待这些作品能够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在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之外的实用价值的挖掘和生活场景的结合下的开发,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维度,这也是文创产品能够进入千家万户的重要基石。
曲高和寡、就文化谈文化是文创作品的一种表达,但文创衍生品的开发要和我们的生活、消费、日常生活场景有密切的连接,兼具美学、实用、功能和商业价值。
聊一聊您对文创产品开发赛道对应的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期待?
文创产品开发是一个跨界融合的赛道,跨界的协作、跨界的共创、跨界的再设计是其发展的趋势。这种跨界有几个维度:有文化属性和商业之间的跨界,也有文化和科技、制造、新型材料之间的跨界,还有创新的消费场景之间的跨界等等。这些都是未来文化产业可以发展的、有着无限可能的连接。
如何能让文创产品成功“出圈”“破圈”,让文创产品走上一条稳步发展的道路?您有什么建议?
文创产品的成功有几个要素:
首先,文创产品不是简单的功能性产品,而是一种特殊的有文化附加价值的商品,因此我们在文化属性、文化价值的挖掘上需要特别鲜明、突出的特色。
其次,我们需要的是文创产品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如何融入人们生活的场景,比如日常的用餐场景、出行场景、旅游场景等,基于不同的使用场景,把我们的作品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兼具文化和实用性功能下的产品开发,才有可能是更有生命力的,用创新的文创产品点亮我们的生活。
另外,文化价值的传播在商品化之后,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这样的载体之下如何将产品卖的更好?(这一问题)又要回到场景当中去,文化的消费需要有一定的氛围,基于这种文化消费氛围下的人群在哪里?是在旅游的场景下?是对在地文化的挖掘?还是在节庆、有仪式感的生活场景下对消费可能性的挖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的创作者和生产者去思考和完善的。只有在文化属性、实用属性、消费人群匹配等几个维度的结合下,才可能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因为文化价值的产品很多都带着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包括碳中和相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消费者对这些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也要引入更绿色、更环保、更低碳的产品方案,希望大家对此能有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