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9 16:38
第十版诊疗方案重型和危重型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中,年龄从第九版的大于60岁改成了大于65岁,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1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重型和危重型高风险人群在第八版、第九版诊疗方案明确,60岁以上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包括孕产妇、肥胖、吸烟的都属于高风险人群,目的就是把这些高风险人群找出来,予以重点关注,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避免重症甚至病亡。
王贵强说,关于这次微调,在临床实践中确实发现65岁以上的患有基础病、尤其没有打疫苗的人群重症化和危重症比例更高,目前临床上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所以这次诊疗方案进行了微调,“但不管是60岁还是65岁,我们都要强调伴有基础病的、没有打疫苗的更需要关注。我们希望在临床实践中将这些高风险人群纳入管理,早期干预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转送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关于新冠重症率的问题,最近网络上很多讨论,有的专家提到在定点医院重症、危重症比例3%至4%,有的专家说在自己医院是1%的重症比例,也有的说在某一区域人群中更低。“我们说的重症率是指在某一个单位或医院内,它的重症病人数除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总人数,乘以100%,这个数就是所谓的重症率。”王贵强特别说明,因为不同医院收治病人的基数和病情程度都不一样,所以这个数字在不同单位或医院之间差别会很大。他举例,北大医院有ICU病房,重症比例就高,还有准ICU,可以吸氧,这些病人相对轻一些,所以重症比例会低一些,从全院来讲,重症率要有一个基本参数,就是整个本底,这是一直在变化的。“轻型、中型病例,基本不到医院看病,所以看不到这些基数。所以我们说,全人群重症比例应该需要整个大样本数据出来以后,才能最后给出一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