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5 14:05
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关于北京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简称“预算报告”)提请大会审议。预算报告显示,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714.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2.6%,全力保障重点支出、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展望2023年,全市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仍将持续,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5942.9亿元,增长4%。
应对多重冲击 实现收支平衡
回望过去一年,面对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等超预期因素冲击,本市全力推动财政收入企稳回升。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714.3亿元,按财政部要求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实现同口径增长2.6%。其中,税收占比为85.2%,收入质量(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面对减收叠加和增支聚集的挑战,本市综合用好中央留抵退税专项补助、积极争取新增一般债券、加强财源建设,统筹多种财力来源,实现了收支“紧平衡”,成绩来之不易。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56.0亿元,增长4.3%。一方面,财政全力保障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中轴线申遗等大事要事。另一方面,坚持在发展中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就业、交通运输、城市运行等民生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就业专项资金等资金统筹力度,综合实施社会保险补贴、扩岗补助等措施,促进19.9万名城乡困难人员就业。
顶格落实减税降费保市场主体
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提升效能,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年,本市顶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免减退缓税费超2000亿元。以“退”保稳,大规模减税降费力保市场主体“青山常在”。
其中,最主要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全市超8万户企业让利1081.2亿元,九成为小微企业。在地方权限内,延续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等政策,为企业让利约750亿元,惠及全市超100万家市场主体。支持社会保险费“应缓尽缓”,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文化娱乐等行业,本市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费超160亿元,受益群众130万人。
本市还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箱”,保障稳经济“45条”等助企纾困措施落地生效,有力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政府债券充分发挥稳经济、促增长作用。去年本市新增债务限额93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49亿元、专项债务789亿元,主要投向城市副中心,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以及城市有机更新等重点项目。
今年财政收入预期增长4%
展望2023年,从收入上看,随着疫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以及“新12条”等稳经济接续政策出台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市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但外部风险挑战仍然复杂严峻,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预算报告显示,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5942.9亿元,增长4%,收入质量将继续在全国保持较高水平。
支出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聚焦支持科技创新、高精尖等创新发展领域,更好地发挥财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35.0亿元,同口径增长8.0%,将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占比继续保持八成以上。
今年,财政将进一步强化精准施策,结合新出台的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持续加强财源建设,确保惠企助企措施落地,助力提振市场信心,全力推动经济回稳向上。同时,强化利民为本,支持疫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加快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医疗、教育、养老、生育支持等公共服务资源质量更优质、布局更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