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自习室乱象频现,平台管理不能掉线
北京晚报 | 记者 张丽

2023-01-15 18:23 语音播报

锐评

有的像游戏装扮软件,以卖皮肤谋利;有的像视频软件,不时弹出不雅信息;还有的像社交软件,以交友吸引流量……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原本以营造学习氛围感著称的线上自习室App已经变了味。据法治日报调查发现,一些线上自习室App运营商为了牟取利益、扩大受众,不断植入社交、游戏、换装等新功能,已然背离了软件方便学习的设计初衷。更有甚者,还有人专门破坏线上学习气氛,1月12日,故宫高级工程师陈彤线上讲座时遭到“入侵”,强行霸屏、刷骚扰信息,导致老师不得不5次关闭投屏。

线上自习室吸引了不少人打开学习。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流量就是利益,巨大的流量会带来巨大的收益,这是互联网行业公开的秘密。而社交平台就是开启流量密码的一把钥匙,但是,自习恰恰跟社交是相背离的两个概念。如果是在线下,一个安静的自习室里,一些人交头接耳、聊天嬉笑,招来的必然是谴责的目光,严重的还会被管理员请出去。怎么到了线上,反而游戏、社交成了某些自习室的主旋律了?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由于疫情期间网课的普遍性,线上自习室聚集了大量未成年人。而一个充斥着饭圈追星、网络欺诈、恶意骚扰乃至暧昧色情的所谓学习软件,将会对未成年人造成怎样的影响,不言自明。同时,家长们却由于这些软件打出的旗号是帮助用户集中精力学习、线上监督写作业复习功课,从而盲目信任、疏忽大意,一方面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一方面被这些APP严肃学习的表象误导,丝毫不知有哪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在暗流涌动。

商家逐利本是常情,但不能为了利润罔顾责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论对国家还是每个家庭都是大事。一味追逐社交化、娱乐化,不对自习室进行严格管理,不对用户进行认真审核,不对信息细致把关……平台这些睁一眼闭一眼的行为,严重侵害了真正想学习的用户的利益。本来他们是希望通过云监督的方式来约束自己,结果事与愿违,交了钱反而得不到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

线上自习室也不是菜市场,它能成为流量至上的互联网经济中的一股清流吗?希望平台切实负起管理责任,以技术手段和人工管理双管齐下,激浊扬清。相关部门也要及时介入,既夯实平台的责任,又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刹住其中的歪风邪气,以责任在线还爱学习的人一个清朗正派的网上自习室。


编辑:张丽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