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教练不会穿雪鞋?滑雪教练的底线不能滑落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丽

2023-01-16 18:53 语音播报

锐评

一名“滑雪小白”掏了两万块钱请了个号称资深的教练,可教授其穿雪鞋的方式竟然都是错的,后来才发现,该教练连滑雪教练初级证书都还没有拿到。以为是个王者原来只是青铜,试问遇上这样的事,谁不郁闷?可是据法治日报的调查,如今大大小小的雪场上,活跃着不少这样没考证、零基础、冬天拉客夏天种地的野生教练。他们教出来的学员水平可想而知,同时对于滑雪这项具有一定危险的运动来说,他们埋下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跟专业滑雪教练学,才能打牢基础。图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冰雪运动的喜爱程度与日俱增,对专业教练、专业场地的需求也水涨船高。特别是北京冬奥会以后,全年龄段、各种水平的雪友都有找个教练专门学习的意向。但令人遗憾的是,具备专业资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练很难找,相关体系制度建设也大大落后于市场需求。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完整的、面向大众的滑雪教练认证体系。相当一部分教练拥有的不过是一张“社会体育指导员(滑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但这只是个准入证书,含金量并不高,与专业教练相比,也就相当于爱好者。

需要教练指导,是因为任何运动如果不得法,都会给人带来伤害。尤其是滑雪,雪友们以飞快的速度穿行于山野之间,滑行技巧只是基础,专业且负责的教练更应该告诉学员需要守那些规矩,如何判断雪况风速,甚至提前发现风险避免受伤……2013年,在赛车场上无所不能的舒马赫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时突遭意外,成植物人。所以,只有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才能让人更好地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

而野生教练们连准入门槛都不具备,只是在社交平台上把自己打造成网红,靠口耳相传提升热度吸引学员,充其量就是一个大号小白。一个貌似口碑还不错的教练事实上教得好不好、给自己打的运动基础牢不牢,对滑雪俩眼一抹黑的学员根本无从判断。从消费的角度说,不具备资质、水平参差不齐的教练们利用信息差,利用市场需求的缺口,靠炒作“哄抬物价”,竟然能把一个雪鞋都穿错了的教练炒到敢收两万元学费,可见这个市场有多么混乱。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护?监管在哪里?

要破解这个乱象,相关部门首先要跟进介入,规范冰雪运动教育市场秩序,防止消费者利益受损的同时,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当然遏制野生教练野蛮生长态势更根本的,是参考国际惯例针对不同水平的滑雪爱好者细分出不同的教练级别,逐步让滑雪教练体系化、规范化,以正规取代杂牌。当然雪友们也得多个心眼,认真考察教练资质,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更是倒逼冰雪运动健康发展。

滑雪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不排除有的野生教练滑雪水平很高,但自己滑跟教他人还不一样,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胆大逞能。滑雪能给人自上而下的快感,但当滑雪教练的底线不能滑落。


编辑:张丽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