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细胞》:免疫系统如何作战?抗体像“小龙虾”
北京日报 | 作者 明前茶

2023-01-22 08:23 语音播报

热点
进入
京报读书
看更多
+ 订阅

奇妙的人体免疫系统——

战斗细胞

《战斗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奇妙之旅》 【德】菲利浦·德特玛著 李超群译 海南出版社

你是否对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感兴趣?最近,读到一本医学科普读物《战斗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奇妙之旅》,立刻被深深吸引了,书中讲述“免疫系统如何作战”堪称妙趣横生。

癌症疗愈靠免疫系统

32岁时,该书作者菲利浦被确诊癌症,在接受了一系列的手术和化疗之后,作为病人,他越来越痴迷于研究免疫学。因为医生告诉他,免疫系统的职责之一就是扼杀癌细胞,在这一点上,他的免疫系统失职了。生病让人惶恐不安,在病床上,他查阅论文,了解化疗杀死癌细胞后,身体内的免疫细胞是怎样侵入肿瘤内部,把死去的细胞一个个吞噬掉的。他明白正是免疫系统的冲锋陷阵,英勇牺牲,才疗愈了他。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免疫系统如何将人类寿命延长大约40年,他想到了写这本书。

“军工厂”和“阻击枪”阅读这本书,让我体会到看电影《头脑特工队》《男人的左右脑》那样的乐趣。很明显,写作这本书的最大难题,在于怎样把极其复杂的免疫系统连同它们佶屈聱牙的名称,还有免疫系统各种激活物的复杂关系解释清楚。解释得太简略,读者无法体会到免疫系统的演化智慧,但讲得太详细,又很快会让人头脑发木,看不下去。这就好比第一次约会时,不要企图把你半生的履历原原本本讲给约会对象听。

为了绕开这些困难,作者在忠于科学的前提下,至少做了如下努力。第一是精妙结构上的努力,就是不同章节的阅读难度上下起伏,在信息密度极大的章节之后,会衔接一些轻松有趣的章节来调节。我们看到,在“免疫系统是什么”“细胞是什么样的”“守卫每一寸身体”这样较为枯燥的章节后面,紧接着就跟上了诸如“高速路和大都市”“超级武器降临”“宇宙最大图书馆”“烹饪美味的受体菜谱”“信息盛宴,抗原呈递”“军工厂和阻击枪”这样轻松诙谐的章节,极大避免了“看科普读物脑壳疼”的费力感。

细胞战斗犹如“小行星撞击地球”

第二个方面的努力,是在讲故事、打比方上。为让免疫系统中的忠诚战士在我们头脑里活起来,作者巧妙安设了在小树林里散步的人,不小心踩到生锈铁钉的情节。从伤口剧痛到匆忙止血,从肿胀发生到黄脓产生,从伤口结痂到伤口愈合,这一系列变化当中,免疫系统分别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作者娓娓道来,运用了一系列让人忍俊不禁的比喻,例如他说巨噬细胞的体型就像“黑犀牛”,脚底插入生锈钉子,对体内细胞来说,震撼程度不亚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受惊的巨噬细胞几秒之内就像发狂的犀牛,开始捕捉细菌这种繁殖力极强的野兔。与此同时,鉴于伤口暴露面积太大,巨噬细胞赶紧召唤请求支援,血液中成千上万的中性粒细胞也赶来投身战场。这两种细胞都叫做吞噬细胞,作者形容它们的吞噬过程也十分有趣,“就像没有嘴,光靠皮肤在吃三明治一样”,吞噬细胞抓起细菌往身上送,细胞壁立刻凹进去一块,收口袋,扎紧,犹如把细菌关在了牢笼中,只等被细胞中类似胃酸的物质腐蚀分解。

当然,有时生锈钉子制造的伤口会引发局部感染,受伤的人回到家里,发现脚底板明显红肿,身体一阵阵发热、抽痛,伤口流脓了,脓液里有上百万英勇牺牲的中性粒细胞的尸体,混以平民细胞的残骸、细菌残骸,以及残余的抗菌物质。伤口流脓说明被免疫细胞攻击而死的平民细胞有可能比细菌还多,一部分狡猾土壤细菌不但繁殖迅速,还分泌出一层黏糊糊的糖衣,能躲过免疫系统的识别……

抗体长得像小龙虾

在作者精妙的描绘下,这场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巨噬细胞太累了,就像瞌睡的黑犀牛,而辅助性T细胞终于赶到,用特殊的细胞因子在“黑犀牛”耳边念起神奇的咒语,突然间,一股能量传遍了巨噬细胞摇摇晃晃的疲惫身体,刹那间,它就又爆发了作战的激情。同时,更具杀伤力的适应性免疫部队——B细胞,也带着它们表面几亿到几十亿个抗体赶到了。抗体长得像小龙虾,作用就好比正中病菌眉心的阻击枪。在免疫系统的竭力保护下,有可能因感染丢命的人,终于幸运痊愈。

京报读书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