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2 10:41
“鼓奏钟鸣壮帝畿。”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矗立着两座古老建筑——钟楼和鼓楼。暮鼓晨钟,曾代表着最古老、最正宗的北京时间。自先秦以来,每逢节日庆典,我们的祖先都会击鼓鸣钟,以示庆贺。钟声高亢刚阳,象征庄严贤明;鼓声悠扬深沉,象征厚德载物。钟鼓齐鸣,气势恢宏。
图4 跨越7个多世纪、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北京的灵魂和脊梁,全世界最长的南北中轴线”。2022年春节期间,“点亮中轴线”景观照明提升项目亮相,一条璀璨的灯光带笔直延伸,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 方非摄
据记载,钟鼓楼最早建于元代,有着700余年的历史。古时,悠扬的钟声在晴天时甚至飞扬到通州。
钟楼二层悬挂的“大明永乐年制”报时铜钟,重63吨,是我国的“古钟之王”。上世纪90年代,这口古钟恢复了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鸣钟庆贺的传统。 IC photo供图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春节,鼓楼周围的广场会举办庙会、灯会,文化馆的剧场里还会上演各种曲艺、魔术、电影等。老画家、老艺人也会到这里,为群众当场写字作画、剪纸、捏面人,丰富多彩的迎春文化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赏花灯,是从春节到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年俗活动。花灯中寄托着人们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新中国成立后,每逢春节,鼓楼周围的广场会举办庙会、花灯会。图为1983年2月,人们在鼓楼举办的春节花灯会上购买心仪的花灯。 胡敦志摄
1990年除夕之夜,沉睡66年的钟楼永乐大钟鸣响了祝福的钟声。全市人民喜迎九十年代马年第一春,怀着兴奋的心情期待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当晚11点59分,大钟敲响,那有如交响乐般的巨响在夜空中远远飞扬。撞钟同时,正南相距百米的鼓楼上开始54响击鼓,钟声鼓声相和,大钟最后一响正与马年第一秒重合。鸣钟贺岁——时代赋予古钟新的含义,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
2005年春节前夕,钟鼓楼文保所的专家们成功仿制出中国古代的铜刻漏。当年除夕之夜,随着铜漏壶中的水流尽,铜刻漏东边的铙神准时张开双臂,敲响了悦耳的铙声。8声过后,5位身穿大红袍的鼓手有节奏地敲响了鼓楼上的定更鼓。北面的钟楼上,制作于明永乐年间的大铜钟随后响起浑厚的钟声。“漏刻计时,击鼓定更,撞钟报时”景象在钟鼓楼再现。
2008年除夕晚上11点,“钟鼓齐鸣大拜年”活动再次在钟鼓楼拉开帷幕。与往年不同,来祈福敲钟的市民纷纷许下“奥运愿”——“我希望可以为奥运添份力”“我要好好学习英语,希望可以做一名奥运志愿者”……零点时分,普通市民和外国友人一同撞响永乐报时铜钟,传递出美好的祝愿。108声浑厚的钟声传于古都上空,将庆新春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2009年12月31日,来自首都各界的青年和志愿者代表登上古老的钟楼,共同敲响了祈福迎新的钟声。方非摄
如今,农历除夕还经常会有鼓奏钟鸣迎新活动。2017年大年初一零点,108声浑厚庄严、悠远绵长的钟声再次在钟楼响起,为首都市民带来新春的祝福。为什么必须是108下呢?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一书中说:“叩一百八声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每五日为一候),正得此数。”
2010年农历小年,钟鼓楼文化广场开展了“我的北京我的家,文明春联进万家”暨安定门街道写春联送春联促和谐活动,钟楼上还首次挂起一副巨型春联和福字。江峻摄
2023年除夕至初六,鼓楼每天定时进行击鼓表演,届时人们可尽情欣赏那雄浑激越的鼓声。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钟声与鼓声汇合,历史与现代交响。人们在这里分享古都文明,聆听时代声音。
传说古时候有个妖怪叫“年”,害怕红色的东西和噪音,所以当“年”来的时候,人们使劲儿击鼓把它吓跑。新年击鼓,意为驱邪避灾。鼓楼二层陈列着25面复制更鼓,每天定时进行击鼓表演,春节期间人们亦可欣赏。 邓伟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