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7 20:59
新冠疫情伴随我们已整整三年,严重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扰乱了经济社会秩序,随着国内第一波新冠疫情的逐渐退场,人们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尤其是今年春节,我们仿佛迎来了渴望已久的自由和久违的团聚,但心中也有一丝隐隐的不安——我和家人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吗?二次感染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1月7日,旅客在苏州站进站乘车。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什么是二次感染?
二次感染,是指人们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后,身体已完全康复,之后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状况,与新冠病毒“复阳”和持续新冠病毒阳性不同。
会不会二次感染?
一方面,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会产生免疫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衰减;
另一方面,病毒需要生存,也会不断发生变异,新变异株可能对机体免疫产生免疫逃逸,从而再次感染人体;
第三方面,任何疫苗都不能提供100%的免疫保护,新冠疫苗也不例外。
这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人们会发生二次感染。
美国的一项对9119名新冠感染患者的随访研究表明,二次感染的发生率为0.7%,平均时间为(95-137)天。英国官方发表的数据显示,英国的二次感染率为5.6%,其它研究报道的二次感染率大多居于二者之间。
什么人容易二次感染?
高风险岗位人群——如一线医务人员,这容易理解,一线医务人员接触新冠患者较多,长期暴露在病毒环境中,工作压力较大,休息时间有限,自然而然容易再次感染;还有从事接触人较多的一些从业人员,如公共交通人员等。
免疫缺陷人群——先天性免疫缺陷和获得性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
免疫受损人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年老体衰、患有免疫受损疾病的患者等。
如何确定是二次感染?
由于初次感染后,机体会产生免疫记忆及免疫保护,短期内不容易发生二次感染,故二次感染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对于这个时间间隔,美国是间隔2-3个月以后,而英国则是至少3个月。除了时间间隔,还需专业人士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核酸检测、抗原抗体检测,甚至基因测序等来判断。
如何避免二次感染?
随着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逐渐康复并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加上人们确实憋的时间太久,值新春佳节之际,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松懈,进行报复式的聚集和消费。基于此,继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是关键。
三年来,我们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常消毒、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的这些好习惯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也是避免二次感染最重要的手段。刚刚经历的这一波席卷国内的奥密克戎毒株大流行告诉我们,接种新冠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方面不尽人意,但在预防重症和减少死亡方面表现突出,因此,对于尚未接种的人群而言,及时接种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对于已接种的人群,鉴于体内的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弱,及时接受加强针实为明智之举;对于“阳康”的患者,一般不宜马上接种,一般建议6个月之后再接种。
二次感染后怎么办?
受患者年龄、健康状况、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二次感染后严重程度不尽相同。如临床表现较轻者,需注意多休息、多饮水、饮食均衡及对症处理即可;如临床表现严重者,最好是及时就医,求助于专业人士的帮助。
二次感染病情会更严重吗?
美国的一项纳入了9119例的新冠感染者的研究表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没有一次感染那么严重,与初次感染相比,二次感染的肺炎、心力衰竭和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其中,只有2例死亡与二次感染相关。
来自瑞典和沙特阿拉伯的研究同样说明,二次感染者的重症率较初次感染者显著降低。有研究基于对多个国家联合数据库中新冠大流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因二次感染新冠住院或死亡的概率比初次感染降低了90%。
但美国的另外一项研究则显示,如患者的年龄偏大,合并肥胖、糖尿病、服用多种药物等高危因素者,与仅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的患者相比,重复感染者不仅住院风险、患肺部及心脏疾病的风险高出3倍多,死亡的风险也增加1倍多。
以上表明,整体而言,二次感染较初次感染,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因新冠住院和重症率以及死亡率均要温和一些,但对于肥胖和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二次感染会增加死亡的风险,值得警惕。
我们会多次感染吗?
基于人体的个体差异、新冠毒株的不断变异及免疫保护能力的衰减,理论上讲,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会发生多次感染,国外也陆续报道了多次感染的病例,但超过三次及以上的病例数并不多见。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的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上呼吸道的粘膜免疫在3-6个月内基本上可以对奥密克戎毒株进行有效抵御,从而实现对机体的有效保护,所以在这段时间内,不太容易重复感染,但超过这个时间后,粘膜免疫会下降,重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新冠病毒会消失吗?
新冠病毒伤我们“太深”,多少人希望新冠病毒像当年SARS病毒一样消失;美国已相继经历了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的五波疫情,似乎没有消失的迹象。我们不禁要问,新冠病毒会消失吗? 从新冠病毒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与其一直在战斗,此消彼长。现在看来,人们可能很难完全战胜新冠病毒,但大流行终将结束;新冠病毒想彻底击垮人类的阴谋也终将难以实现,或许,人类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可能性更大。
不只是新冠!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人们的注意力成功的被其吸引,在冬春季节,除了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以单独感染呼吸道或与新冠病毒合并感染。
有报道显示,8.4%新冠感染患者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且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显著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支原体感染也容易与新冠病毒相混淆。
另外,在新冠病毒感染期间或后期也可以继发肺炎链球菌、金葡菌等细菌感染,曲霉菌感染也并不少见,提示我们在关注新冠病毒的同时,需警惕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可能,因为新冠病毒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的人群往往死亡风险更高。
作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黄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