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 16:27
喧嚣的数字化时代也许令你不胜其烦,而抵抗这个时代病症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回归以文字为主导的沉浸式深度阅读。
著名诗人赵丽宏是个彻底的爱书之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写过一首有关阅读的诗:
当世界喧嚣不安
浮躁的人群如碌碌蝇蚁
如采蜜的蜂群飘飞不定
你们却沉静如无风时的秋水
让我在澄澈的水面上
照见自己孤独的身影
我可以投身于你们的怀抱
在浩淼的碧波中奋臂远游
洗尽身上的尘埃
充实虚空的心灵
谈及阅读,赵丽宏先生还有更多的感悟与读者朋友分享,以下是讲座内容:
二十年前,在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一次大会期间,我的好朋友朱永新拿着一份提案到我的房间,谈到在中国设一个“阅读节”。那时候我们非常担心阅读的空气在中国社会越来越稀薄,人们崇尚金钱,物欲横流。朱永新做过一个调查,当年我国国民年均阅读量不到一本,其中还包括孩子们的教辅书,而发达国家的国民年均阅读量是40-60本,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读书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书籍不仅给人知识,让人认识世界的丰富宽广,认识人性的曲折,还给人思想、给人力量,让人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宋真宗写过一首《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的用意是劝导大家多读书,其中“书中自有颜如玉”可以有另外一种解读:一个人多读书,他的容貌会变美。说到这里,我想起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件趣事。有一个人向林肯推荐一个人才,但林肯看了这个人一眼,说这个人长相不好,我不喜欢。那个朋友非常惊讶,你是总统,怎么能以貌取人呢?林肯总统回答:一个人的容貌在30岁之前是父母给的,30岁以后是自己塑造的。
那么,怎样读书?清代的曾国藩先生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的读书方法归纳为6个字:有志、有识、有恒。所谓有志,就是有理想,有目标,有远大的志向;有识,就是有见识,有思想,对任何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书本的知识;有恒,就是坚持读书。读书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应该是恒久的事情,陪伴自己的一生。
读什么书,也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对书的选择至关重要。二十多年前,有一家报社要我推荐十本书,这让我斟酌再三。我想要推荐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但是十本书不可能包罗万象。所以我最后推荐的十本书,每一本都是我读过且非常喜欢的,也是我认为所有爱书者都应该读一读的书。
第一本是《唐诗三百首》。汉字是方块字、象形字,已传承三四千年,它让我们可以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描绘最悠远辽阔的风景,表达人类最深刻的思想。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尤其是唐诗。唐诗最短小的五绝只有四句,每句五个字,一首诗二十个字。二十个字放在现在,作家有时候写一句话都不够,但是古人用二十个字就能写出一首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诗。
我推荐的第二本书是《红楼梦》,这是中国长篇小说中的不二之选。小时候读《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或者读很多国外的小说,我都可以从头读到尾,唯独《红楼梦》读不下去。可是等我上了中学再读《红楼梦》时,感觉就不一样。后来,我到农村插队,在乡下一盏油灯下,更是又把《红楼梦》读了好几遍。这部书确实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里面塑造了很多人物,书写了很多社会场景,描绘了丰富的人性和生活情景,同时也关涉艺术,可以说是一部曹雪芹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
第三本书,我想推荐托尔斯泰的《复活》。与《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相比,《复活》的篇幅相对较短,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的深刻性。这本书勾画了一个走到了崩塌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社会图景,讲述了一个在生活中受到屈辱的女性和一个带着忏悔的心想去补偿自己罪过的贵族之间的故事,是一部写得非常生动的小说。
我推荐的第四本书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唐·吉诃德》。这是我少年时代读过的书,一本让我难忘的奇特的书。荒诞的故事,荒诞的人物,一个人在世界上追求不可能的事情。这种所谓的中世纪骑士精神很可笑,但是作品超越了这种荒诞性,表现了人类的一种高贵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理想的锲而不舍。
第五本书,我想推荐一本薄薄的散文诗集,印度作家泰戈尔的《飞鸟集》。这本书非常神奇,书中那些优美的文字隐藏着非常神秘的内容,每一段都吸引我,让我不禁猜测其中到底影射着什么。到现在我还能背出许多来,“在黄昏的微光里,有那清晨的鸟儿飞进了我沉默的鸟巢”“地上的兽喧哗着,天上的鸟歌唱着,水里的鱼沉默着,我的歌是兽的喧哗、鸟的歌唱、鱼的沉默”“杯子里的水亮晶晶,大海里的水黑沉沉,小道理可以用文字说明,大道理只有沉默。”
第六本书,我想推荐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鲁迅是斗士,他的杂文似匕首和投枪,掷向敌人的心脏。其实,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丰富深刻的作家,人类所有的情感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表达。《朝花夕拾》就是鲁迅写故乡童年的一本书,其中很多文章被收入孩子们的语文课文。
第七本书,我再推荐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是一个哲学家,一个有才华、有思想的睿智的知识分子。他在乡间隐居了几年,在瓦尔登湖边上亲近自然,谛听天籁,跟农民、渔夫、樵夫交朋友,跟天地间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鸟儿交朋友,他把这种感受汇聚成一本奇妙的大自然笔记。
第八本书,我想到的是巴金先生的《随想录》。巴金先生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年轻时写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影响过好几代读者,鼓励了很多人去追寻真理,投奔革命。而巴金晚年写的《随想录》又是那么真实、深刻。《随想录》是一本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别人看的书,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作家的赤子之心,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第九本书,我想推荐一本传记——《马背上的水手》。这本书描述了杰克·伦敦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进过监狱,做过苦工,当过水手,有过各种各样的探险经历。这本书把杰克·伦敦的人生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第十本书,我想推荐一本与哲学有关的书——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哲学小册子《西方的智慧》。这本书写得文采斐然,生动耐读,读过这本书,对西方的哲学就会有非常清晰的了解。
此外,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也非常值得一读。历来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没有伟大的哲学家”,可如果你读一读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不是这样的。这本书介绍了从春秋战国到近代的中国哲学的发展,证实了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一大批哲学家,达到了人类哲学思考里程的一个巅峰。孔子,庄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孟子,孙子……这些哲学家,用诗的语言,阐述了人类对世界、对天地万物的思考,这种思考到现在还没有过时,还没有被超越。
以上就是我推荐的十本书。世界很大,值得我们去读的好书浩如烟海,穷尽一生也不可能读完。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不会面对着茫茫书海束手无策,而是用自己的判断,挑选其中最具价值的好书,用有限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佳作。人类的历史、智慧和情感,凝聚在无数经典的书籍中。生而为人,如果不通过阅读去细细体会,那会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我愿以我写的一首诗作为本次讲座的结尾:
你们不会背叛我——致我读过的好书
赵丽宏
是的,假如有一天
所有的朋友都离我而去
你们不会背叛我
永远不会,永远不会
你们已经铭刻在我的心里
已经沉浸在我的记忆中
在我思想的每一个角落
在我情感的每一根血管
你们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任何力量无法驱赶
你们博大美妙的形象啊
……
在黑暗的夜间
你们是灿烂的星辰
照耀我漫长的旅途
崎岖道路上哪怕只剩我一个人
被你们的光芒引导着
我不会寂寞,不会迷失
我的患难与共的朋友啊
怎能忘记在黑暗中
我们亲密无间交谈
远离了那些仇恨的眼睛
只要一束油灯的微光
就足以载我随你们远走高飞
去寻找我憧憬的境界
我梦中奇妙的美景
……
是的,你们不会拒绝
任何人的求援和邀请
不管是豪华辉煌的宫殿
还是简朴寒酸的茅屋
你们都乐于访问
如果遇到知音
便敞开襟怀,一吐心曲
决不会有丝毫保留和矜持
如果只是虚伪地敷衍
视你们为附庸风雅的装饰
可有可无的门客
你们就永远紧闭心扉
成为千古不解的迷津
……
当世界喧嚣不安
浮躁的人群如碌碌蝇蚁
如采蜜的蜂群飘飞不定
你们却沉静如无风时的秋水
让我在澄澈的水面上
照见自己孤独的身影
我可以投身于你们的怀抱
在浩淼的碧波中奋臂远游
洗尽身上的尘埃
充实虚空的心灵
当我被颓丧的烟雾笼罩
你们也会化作轰鸣的惊雷
把我从消沉中震醒
你们是我的路,我的航道
我的生生不息的绿洲啊
……
我用目光默默地凝视你们
我用思想轻轻地抚摸你们
我用心灵静静地倾听你们
我的生命因你们的存在而辉煌
我的生活因你们的介入而多姿
岁月的风沙可以掩埋我的身骨
却永远无法泯灭你们辐射在人间的
美丽精神啊
……
本文根据《阅读的美好境界》讲座内容整理编辑而成
主讲人:赵丽宏
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成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