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00:10
近日,北京晚报副刊“铭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专栏完美收官。经过一年努力,北京晚报五色土刊登了52个与抗战相关的版面,多角度、系统地介绍抗战相关的内容。另外,在五色土编辑部的指导下,制作了视频12条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发布,立体而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抗御外辱的伟大精神。与此同时,还克服疫情等诸多影响,举办了2场线下讲座,邀请学者专家为项目的运行提供学术支持。该项目也得到了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的大力支持。
北京晚报五色土邀请专家举办座谈会
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在报社领导的亲自指挥下,五色土开辟了“铭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的专栏。
专栏成立后,五色土的编辑们积极参与其中。在开辟专栏之前,每年的7月(抗战全面爆发)、9月(九一八事件以及抗战最后胜利等),部门的编辑们都会关注“抗日”这一热点话题,并在版面上做相关的呈现。建立“铭记”专栏后,五色土不同版块的编辑主动关注“抗战”选题的意识得到强化,这使得纪念抗战类的文章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
五色土副刊有“人文”、“品读”、“城迹”、“文史”、“书乡”、“胡同”等众多栏目,在“铭记”专栏成立之初,部门就从全局出发,鼓励全员参与其中,根据各自栏目的侧重点,多角度挖掘与“纪念抗战”相关的切入点。
五色土编辑记者与党史专家在现场进行探访
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为“铭记”专栏带来了多元的视角。因此,读者能从理论分析、历史钩沉以及文化名人亲身经历、抗战遗迹探寻甚至鲜为人知的老照片等角度,读到关于抗战的众多侧面,感知到抗战硝烟下不一样的事件。专业、多元、鲜活这也是“铭记”专栏最大的特色。
在专栏开设早期,“书乡”栏目编辑们制作的《日本帝国如何走向崩溃》一文,就是以图书为载体,从国际社会力量对比以及日本国内思潮演进等现象做了理论上的探寻,是一篇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开阔视野的文章,它也因此成为专栏初期的代表作之一。
“铭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专栏版面之一
这篇严肃专业的文章,也给“铭记”专栏的文章类型奠定了基础。“文史”、“品读”栏目的编辑,则深入历史现场,挖掘抗战的细节,制作了《林迈可之谜》、《新四军的“拼命三郎”》等文章,直面战争的细节,用生动地文字,介绍了中华民族在抵抗侵略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更值得一提的是,“铭记”专栏在融媒体方面也是收获满满。首先,这些文章经过重新制作后,在北京日报客户端APP的“深读”频道,得以展示。另外,部门编辑联合其他部门,制作了12条“铭记”主题的视频,让更多读者了解更加立体的“抗战”历史。
在此期间,五色土还举办了多场专家座谈会,邀请了北京五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八位党史专家与编辑交流,为更好地制作“铭记”专栏提供指导。
总之,“铭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虽然只是一个报纸专栏,但通过大半年的运作,其影响力早已不局限于报纸刊登的50个版面文章,它真正成为了一个融线上、线下以及多媒体制作为一体的融媒体项目,是五色土编辑部全新的、成功的尝试。
特别鸣谢:
北京文化宣传引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