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火了高启强,《人民的名义》火了祁同伟,《蜗居》火了宋思明……时间久了,大家会渐渐忘记那些剧中真正宣扬的正面主角,很少人还记得《蜗居》的男主角其实是小贝。

影视剧里正面人物扁平化,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背锅的老是编剧。大家总是怪编剧是把正面人物写成了行走的主义、精神的化身,而反派倒各个都是生龙活虎的社会人。
《狂飙》之后,号称2023 年第二部反腐大剧《风雨送春归》里,王志文就演了这么一个正面人物。

东江市纪委书记赵达声,一身正气、耿直倔强、不畏强权……赵达声小舅子有句台词,别人说他姐夫一身正气,其实是一身戾气。
铁板一块的角色,少不了上纲上线的台词,可也怪了,从王志文嘴里说出来,就句句通情达理,不仅不让人感觉是硬邦邦、冷冰冰的宣教,他的价值观还会撼动一些我们早已习惯的人情常理,继而相信,正面人物并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种毫无温度的另类,相信他们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东江市一起危化品爆炸案指向大麦集团,纪委书记赵达声正全力调查之际,市委书记余仲君却通知他将案件调查工作全部移交给省里下派的专案组。大麦集团的董事长麦思源是省委书记爱如亲子的侄子,而这位省委书记也是提拔余仲君的老领导。
余仲君和赵达声昔日在部队是老战友,两人还有另一层关系,共享一个儿子。
当年赵达声在战场上失去记忆。部队以为他阵亡牺牲了,后来战友余仲君照顾他的妻子王玉兰和儿子赵小军,日久生情,余仲君和王玉兰结婚。
三年后,病愈的赵达声回来了……
之后赵达声再婚,和俞飞鸿演的下任妻子许盈有一个女儿赵小燕。两家人亦亲亦友,每到小年夜都会搞一次家庭聚餐。尽管许盈和王玉兰都感到有些尴尬,但余仲君和赵达声乐此不疲,他俩既是工作中的同袍,又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小年夜饭聚,余仲君拿出了一套刚淘到的古籍孤本,投其所好,声言原价三万元卖给赵达声。余仲君多少有些安抚的意思,但赵达声不动声色,既不领情也不想坏了俩人交情。
赵达声婉拒,王志文这段台词说得很妙,警钟长鸣的大道理好像家常话一般。
他拿到古籍先表现出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轻触抚摸,再一抬脸徐徐道来,搬出老首长的一番警示,又说既然不能千年防贼,也担心自己意志不坚,那就只自己能检点些,彻底戒了这个不便宜的爱好,永绝后患。
一番话入情入理,余仲君只有叹气的份儿。
王志文被誉为台词界的天花板。
老戏骨王劲松说过:“王志文的剧是可以用耳朵听的,不用看,你听他的台词就能感受到他的动作、情绪和节奏。”
听起来像是玄之又玄的高超技艺,其实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王志文从不说台词,他说的是自己的话。
《狂飙》里张译给安欣加了蹩脚的方言,明显的性格缺陷,还精心设计了很多习惯性小动作,甚至帮安欣身边跑龙套的警察同事们都设计了生动的戏份,就是为了让安欣有人情味,但观众看来,安欣还是没有高启强可信。

张译自始至终在演安欣,做了很多画蛇添足的动作,因为他不相信世界上会有安欣这种人存在,所以观众也不相信。反之,类似高启强那样的反派,他的所有情绪感受都是寻常人能直接理解的,很容易有情感共鸣。
演正面人物,王志文和张译很不一样,他相信赵达声是个真实存在的人。
他说大段台词时有内心活动,你甚至能感觉到他的思想在台词中流动。
有段剧情,赵达声和余仲君的共享儿子赵小军有家公司,按党纪规定,干部子女不能在干部任职所在地经商。赵小军公司的注册地是上海,业务在东江市开展,巧妙规避了政策,余仲君睁只眼闭只眼。可当女儿赵小燕在小年夜聚餐上宣布也要加入这间公司时,赵达声内心不悦,却也没有当即反对。
酒过三巡后,微醺的赵达声对余仲君表明立场,反对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从王志文这段台词时缓时急的节奏感上,就能感觉出赵达声一定是把这番话反反复复在肚子里折腾了好几遍,才借着酒劲儿找个最婉转的说辞掏出来。
他说:“我现在非常看不惯一件事,不管哪个层面的人,把公文不当公文,简直就是视作空文。公文是什么?它就像我们当年打仗的时候下的命令,必须要毫无条件地执行,对吧?孩子们要绑在一起开公司,跟我们不可能产生没有关联的事。”余仲君直接怼回去,问他是不是怕受牵连,赵达声微微有些被激怒,扔回两个字——自律。
这场戏里,王志文已经找到了赵达声的心理依据,作为一名老兵,他把规则制度视如军令,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所以后来他经历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战友断义、职务调整种种挫折,还能坚守原则,观众不会觉得他冷血,他的情感是可以被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