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 加速“四链”深度融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作者 侯颗 王卓

2023-03-14 17:59

清风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既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如何推进“四链”深度融合,代表委员们展开了讨论并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王立平认为,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营企业要担当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角色,还存在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基础研究工程化、技术研发系统性布局能力不足等问题。

“支持民营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能力。”王立平说,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建立“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其他创新主体联合攻关”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在国家研究制定与战略产业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时更多吸纳来自企业的专家参与决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机制,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管理机制,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源头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开展面向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

深度融合过程中,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非常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牛同栩认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法治化水平,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加速“四链”深度融合。“建议对科研机构与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普法宣传,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法律创新研究,鼓励法律实务领域研究创新投资及合作模式,并适时进行推广,助力资本与科技成果持有者之间建立良性可持续的合作关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效。”牛同栩说。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推进“四链”深度融合离不开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相互作用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

高校是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交汇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建议,高校应积极与其他创新主体互联互通,“以人才链创新链协同为核心,强化人才培养、把握学科前沿,梳理创新链突破方向,聚焦产业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立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服务‘四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够通过基础研发平台、成果产业化平台、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等,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建议,在创新链上,加强与高校和国家科研机构合作,着眼全球科技创新前沿,聚焦重大行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在产业链上,对标全球价值链高端,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在资金链上,与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积极搭建能覆盖“四链”各环节的多元投融资体系平台;在人才链上,注重发挥战略科学家引领作用,引导科技人才集聚,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聚焦2023全国两会

编辑:应晓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