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不能错过的科幻早班车来喽
首都图书馆

2023-03-15 09:53 语音播报


想必大家都看过《流浪地球》《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等科幻大片,而不少的科幻大片都是由科幻小说改编而来的。从边缘文学到深受读者追捧的热门文学种类,科幻文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它又是如何与科技发展相辅相成的呢?继《三体》获雨果奖后,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现状又是如何的?三位中国当代科幻作家——张之路、星河、凌晨,在《走进科幻文学——科幻世界的文学想象》讲座中解答家对于科幻文学的种种疑问。

本文根据《走进科幻文学——科幻世界的文学想象》讲座内容整理编辑而成

主讲人:张之路,著名作家、剧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集团一级编剧,北京作家协会儿委会主任,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专家。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2005年),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获得者(2006年)。著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非法智慧》《第三军团》等三十余部,著有电影理论专著《中国儿童电影百年史话》《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

主讲人:星河,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文津图书奖评委。主要从事科幻小说创作,已出版和发表作品数百万字,著有长篇科幻小说《残缺的磁痕》等20余部,中短篇科幻小说《聚铁铸错》等多篇,科幻作品集《时空死结》等20余部,科幻电影评述“视觉的冲击”丛书等,主编《中国科幻新生代精品集》、“年度中国科幻小说”(漓江版;自2000年起至今)等作品集。

主讲人:凌晨,科普与科幻小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创作科幻小说多年,题材涉及航天、海洋、生物、人工智能等,至今累计创作二百余万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月球背面》《鬼的影子猫捉到》,短篇小说《信使》《猫》《潜入贵阳》《天隼》等。

什么是科幻?

张之路:科幻就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依据的幻想作品。我们当下幻想的作品非常的多,但是除了科幻作品外,幻想作品还包括魔幻、玄幻、奇幻、童话、神话、荒诞作品等,不能混为一谈。

星河:科幻作品应该和科幻世界、科学事件、科学研究、科学家的工作或者生活有关联。比如说《后天》,它就是以气候环境的变化为基础的作品,像《2012》也是讲述了地球上的地质巨变,这些作品都是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

电影《后天》《2012》海报

科幻文学是如何诞生的呢?

星河:一般主流观点认为,近代第一部科幻小说是1818年玛丽·雪莱写的《弗兰克斯坦》。然后欧洲出现了两个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和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这个是比较早的起源。后来科幻重心转到了美国,出现了很多科幻大师,包括阿西莫夫、海因莱因。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幻又开始偏向于文学性,于是科幻文学的中心又回到了欧洲。随着八十年代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工程等等的发现,出现了赛博朋克类的科幻类型。到目前为止,科幻作品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个时期具有特色的作品都保留了下来。

科幻文学通常被如何划分类别呢?

张之路:科幻文学经常被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两种类型。简单地说,硬科幻的科学成分多一些;软科幻的科学成分少一点,人文成分多一些。还有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类方式——成人科幻与儿童科幻。但是就我个人来讲,我觉得这两种科幻类型中间有一个宽泛的过渡带,其实只要一个科幻作品能够把科学、文学这两个元素都写好,就是优秀的科幻作品。

凌晨:在国外,有的人会把女性作家写的科幻小说列为一个类别,因为他们觉得女性写科幻小说跟男性写科幻小说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然而在中国的科幻作家圈,我们惊喜地发现女性作家可以说抵得上半边天,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也引起了很多海外学者的兴趣。说到科幻的分类,有一种类型叫太空歌剧,《星球大战》就是典型的太空歌剧类型,它包含了宏大的叙事手段。那么其实科幻文学本身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文学,贴标签有时候反倒会把文学本身的活力限制住了。

科学发展在科幻文学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凌晨:科幻小说是攀附在科技树上的,科技发达才会有科幻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我理解的科幻小说反映的是,在科技高速发展下的人自身的变化,所以科幻小说的本质就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星河:科幻和科学的发展一直是捆绑式的,就是说科技的大发展,往往会带动科幻的一些好作品的出现。科幻里有一定的科普的东西,但是它普及的不是科技知识,而是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人文精神。这就好比我们读《三国演义》,实际上我们知道这种历史小说除了人名是真的,其他故事可能都是假的,可是这并不影响这种历史小说的意义所在。

什么是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

张之路:好的科幻小说应该分这样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有三点,第一点叫做顺理成章、逻辑自洽。不管是科学的逻辑,还是故事情节的逻辑都得自圆其说。第二点,科幻作品应该有科学元素。第三点,需要具备人文思考。满足第一层次的三个要求的作品就可以说是一个及格的作品,而要创作出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则应当满足第二个层次的要求,就是新奇性,需要让读者看完以后觉得耳目一新。

星河:我对待优秀科幻作品的标准就是“文”和“科”的比重应该适宜,也就是说既要具备文学性,又要拥有自洽的科学逻辑。任何一个科幻小说都有科学上的bug,但是如果作者能够自圆其说,用文学手法把bug掩饰过去,我觉得就可以。

科幻和科普的区别是什么?

凌晨:科普是不能够乱说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有依据的。但是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可能是我们现在尚未了解的。比如在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星球上,有不同于地球的物理法则。所以这是科幻和科普之间的差异。

如何通过中国的科幻小说讲好中国故事?

凌晨:以前我觉得讲中国故事讲的最精彩的就是刘慈欣,我特别喜欢《中国太阳》这部小说。

图片

它讲一个农民工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位出色的宇航员,最后驾驶着宇宙飞船向太阳系外面进发,作为全人类的先锋者去探索太阳系外的宇宙。还有就是七月写的《群星》。

图片

《群星》描写的科学家是非常接地气的,他会为买房烦恼。故事也写得非常精彩,有间谍的因素,也有很多科学因素。还有一个作家叫苏学军,他写的《洪荒战纪》把中国上古的神话和宇宙大战编织在了一起,是一部拥有恢宏背景的小说。

图片

科幻作品推荐

张之路:刚才我谈到了有些科幻作品着重于人文方面,这类的科幻电影有两部让我印象深刻,分别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以及《邮差》。

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邮差》海报

凌晨:有一部科幻作品影响了我这一生的科幻创作,是阿瑟·克拉克写的《与拉玛相会》。

科幻作品《与拉玛相会》及作者阿瑟·克拉克

阿瑟·克拉克是科幻小说大师,《与拉玛相会》之前的科幻作品,写外星飞船到太阳系来肯定是跟地球人有关的,不是侵略地球,奴役地球人,就是写外星人是来看看地球人发展怎么样了。但是《与拉玛相会》中的外星飞船压根儿就没理人类,直接从太阳系飞走了。人类上飞船去考察,但是这个飞船里头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对人类有反应。为什么这部作品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它第一次告诉了我外星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还会有第三种,就是与人类无关。这彻底地摆脱了人类中心论,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小说。

星河:我比较喜欢艾萨克·阿西莫夫这个作家,他开创了机器人系列,制定了一个所谓的机器人学三定律: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第三,在不违背第一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可以保护自己。

图片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

还有一位作家叫雷·布雷德伯里,他虽然没有读大学,但写的作品像诗一样的优美。他写的《火星编年史》描述了当人类宇航员登上火星的时候,火星的文明已经逝去,人类面对的只是废墟,两个文明交接错过,一声叹息。

科幻作品《火星编年史》及作者雷·布雷德伯里

再推荐罗伯特·海因莱因写的《时间足够你爱》,内容是关于一个活了两千多岁的人辗转于各个星球进行的情感自述。

科幻作品《时间足够你爱》及作者罗伯特·海因莱因

 

主持人:刘莎,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阅读北京

编辑:康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