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伤医”现象当引起警觉
健康报

2023-03-24 14:42 语音播报

热点

近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的平台,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击,从严处置。专项行动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对利用其做违法乱纪事情的“自媒体”,露头就要打。

“自媒体”乱象,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网上“伤医”。这些年,有些人将医闹的场地从医院门口搬到了网络空间。网络医闹有的源于医疗纠纷,发帖人造谣抹黑医生,煽动网络暴力攻击医院,以期达到施加舆论压力的目的。有的则并非出于医疗纠纷,也并非为了表达某个具体的诉求,而是发帖人断章取义甚至颠倒黑白,以吸引眼球、博取流量。

2021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检察院起诉了一起与网络医闹有关的案件。被告伍某到涉案医院就诊产生纠纷,心生不满。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伍某发布数百篇微博,编造该院“活挖、买卖活人器官”等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丑化医院,导致大量不明真相人士对医院作出负面评价,该院医务人员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伍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网络医闹,不仅让涉事医院和医务人员名誉受损,深受困扰,还可能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激化医患矛盾。在一些“自媒体”人自导自演的闹剧中,一些人受谣言蛊惑,在网上留言时夹杂着情绪宣泄,充满对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满和偏见。相比于现实中的医闹,网络医闹波及面广,影响更大更恶劣。对这样的行为和现象,绝不能姑息。

打击网络医闹,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应致力于为患方提供更有效的维权渠道,完善医疗纠纷投诉管理部门职能分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素质,选择兼具医学、法学背景的人才从事相关工作,做到与患者有效沟通,高效解决纠纷。患方则要提高合法维权意识,要知道医闹需承担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网络医闹也不例外,理性维权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最高法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日前也表示,人民法院坚持妥善处理涉医纠纷,坚决捍卫医务人员安全和尊严,用心用情化解涉医患矛盾纠纷,助力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良好风尚。

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要持续加强信息审核力度,对未经核实、耸人听闻可能导致医患关系对立的信息,应采取相关措施避免不实信息发布与扩散;及时辟谣,对恶意传谣的“自媒体”、营销号及个人账号进行处理。近期,有网络平台发布公告提到,针对一些账号存在发布低质医疗同质化内容和利用虚假医疗事故、极端个案博取流量等行为,平台处理了违规账号81个。这样的自净行为应该成为常态,让网络涉医违法行为逐渐失去生存空间。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各方都应真正动起来。清理恶意“伤医”的不良“自媒体”,有利于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让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更安全、更有尊严。


编辑:高珊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