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来路:艰难启航(1953-1963)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07 16:18 语音播报


如果以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作为现代汽车出现的标志,也就仅在16年后的1901年,中国就进口了第一辆汽车。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内汽车保有量很小,而且主要以进口为主,零星也会有一些本土仿制的卡车或者客车,但都未能成体系和规模,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汽车工业的发展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年的3月,中央重工业部就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展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前期准备工作。随后,第一汽车制造厂列入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重点项目。1953年6月,中央专门为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发了指示,决定全国都来支持一汽建设。1953年7月,毛泽东主席为一汽奠基题词。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埋下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块基石,我国波澜壮阔的汽车工业历史也从这里开始了。

1953年7月15日,一汽奠基现场

在建厂期间,苏联为中国提供了全套的产品设计和工厂设计图纸资料、以及80%以上的生产设备和整套的工艺装备,派遣了一批专家来指导工厂建设和生产准备,为一汽培训了实习生。在建厂时期,全国各地为一汽输送了优秀的干部和技术工人,培训了大批的青年工人,每天都有大量物资源源不断运到汽车厂,可以说,一汽的建成,凝结着全国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后,1956年7月14日,一汽总装线上开出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载货汽车,这款代号为CA10型的汽车终于结束了中国不能造车的历史。毛泽东主席将这款卡车命名为“解放”,开创了中国汽车的"解放时代"。解放卡车原型为前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吉斯150型,装载4吨,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比较适合当时中国的道路条件,以及石油、钢铁等相关工业基础薄弱和社会配套供给能力欠缺的实际状况。

1956年7月14日,中国第一辆卡车驶下生产线

紧随解放卡车之后,一汽又接到开发国产轿车的任务。面对轿车制造无资料、无经验、无工装、无设备的“四无”现状,一汽工人们并未气馁,没有机械设备,工人们就用榔头、锤子一点一点敲出了整个车身,1958年4月,代号CA-71的小轿车在一汽机修车间试制成功,正式下线,取名"东风","东风"牌轿车的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轿车的历史,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乘坐了东风轿车,高兴地说:“好啊!坐上我们自己的小轿车了。”

毛泽东主席乘坐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

"东风"牌轿车下线仅仅四个月,1958年8月,一汽试制出第一辆代号为CA72的两排座5.65升高级轿车,并将其命名为“红旗”,这也是新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从1959至1964年,红旗牌轿车总共生产了206辆,被频繁使用在国务活动和外事活动中,乘坐红旗车成为当年外国政府首脑访华的最高礼遇之一。直到1966年,CA-72的替代车型CA-770正式投产,CA-72退出历史舞台。

红旗生产的第一批CA72高级轿车

在一汽完成卡车和轿车领域零的突破之后,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也迅速在全国遍地开花。逐步形成了南京、上海、济南和北京四个较有实力的汽车生产基地。

1958年6月20日,“井冈山”牌小轿车诞生在北京市第一汽车附件厂,当天驶进中南海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66年,北京牌212吉普车定型,填补了我国轻型军用越野车的空白,不仅军用,还成为适合城乡使用的公务车。1958年9月,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小轿车,命名“凤凰牌”。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轿车,至1975年形成5000辆年生产能力。

1958年,“井冈山”牌小轿车在北京诞生

上海汽车装配厂生产的“凤凰”牌轿车

1958年,南京汽车厂仿造苏制嘎斯51载货车,生产2.5吨货车,定名跃进牌,同年还仿制了嘎斯63,生产跃进牌1.5吨四驱越野车。济南汽车厂仿制生产黄河牌8吨重型货车,1963年通过投入批量生产,是新中国首台重型车产品。

1958年,南京汽车制造厂试制生产“跃进”牌卡车

此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初创阶段,在老一辈建设者迎难而上、斗志昂扬的奋斗下,很短时间里建立起一汽这样规模较大、起点较高的现代汽车企业,并且逐步扩大到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1966年),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滚滚向前——致敬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

编辑:刘斌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