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是千年古都的城市肌理,是核心区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载,其空间品质关系到百姓生活和首都形象,体现了城市文明水平。为进一步巩固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成果,打造更多精品宜居街巷,北京市东城区依据《北京市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制定了《东城区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东城区2023年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实施方案》。未来三年,东城区将完成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任务,创建181条精品街巷、583条优美街巷、218条达标街巷。
近年来,东城区立足核心区功能定位与背街小巷现状问题,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去年底,东城区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圆满完成,打造了一批精品街巷胡同,府学胡同、新鲜胡同和韶九胡同被评为全市“最美街巷”。
前不久,东城区启动了新一轮背街小巷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东城区将根据背街小巷基础现状,实施分类治理、持续推进,分为达标街巷、优美街巷、精品街巷。达标街巷要达到“十无”标准,优美街巷要达到“十无、五好”标准,精品街巷要达到“十无、五好、四有”标准。“其中,‘四有’是本轮治理的新标准,需要街巷环境做到‘历史文化有传承、绿化美化有品质、生活休闲有空间、便民服务有配套’。”东城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四有”的具体含义。
在历史文化有传承方面,精品街巷要保持北京建筑传统风貌,具有文物古迹、名人故居、文化遗址、历史建筑等,并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要充分挖掘展示老字号、民俗文化等非遗历史价值。合理设置街巷历史文化说明标识,有文化探访路线引导示意。
在绿化美化有品质方面,精品街巷可采用见缝插绿、留白增绿、垂直绿化、透墙见绿等方式,建设小微绿地、美丽庭院、景观绿廊,为身边“添绿”,营造清新、雅致、怡人的街巷小环境。确保建筑立面、道路铺装、城市家具、标识导向、夜景照明等细节处理到位。
在生活休闲有空间方面,可利用腾退房屋院落,建设小院议事厅、图书阅览室、文化生活馆等,提供协商议事、文化活动场地。在街头巷尾建设“口袋公园”,因地制宜设置公共座椅、儿童娱乐设施、体育健身器材,提供街坊聊天遛弯儿、亲仁善邻必要场所。
体育馆路街道辖区内的口袋花园。(摄影:闫文)
在便民服务有配套方面,着力满足街巷居民必要生活需求,精品街巷要配套便民服务,如织补早餐店、果蔬店、便利店、维修店、快递站等网点;建设社区养老驿站网点、日间照料所等场所。同时,还要建设小微停车场、小微停车楼,共享周边停车资源,规范停放机动车、非机动车,解决胡同停车难题,有条件地打造不停车胡同。
据了解,东城区将分三年创建181条精品街巷、583条优美街巷、218条达标街巷(拆迁滞留区街巷)。到2025年,全区背街小巷环境面貌整体提升,精细化长效治理管护机制运行高效,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更加浓厚,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逐渐成为首都城市治理和文明创建的亮点,为全市发挥示范作用。
今年,东城区将按照“一街一策”分类治理的原则,完成278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任务,包括创建74条精品街巷、157条优美街巷和47条达标街巷,并同步完成“最美街巷”“美丽院落”等创建工作。
东城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提升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针对上一轮精细化整治提升后产生的局部外立面损坏、市政道路局部破损等问题,适当安排维护资金,通过小修小补的方式,巩固整治提升成果;各街道建立“一街一策”,将背街小巷不停车试点、疏整促任务、街区更新、老旧小区整治、平房院落修缮、文物修缮、背街小巷腾退、一刻钟商圈等任务纳入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明确背街小巷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限,建立《东城区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管理办法》;将治理工作向居民院落和小区延伸,点线结合,并坚持长效治理,健全由街道办事处统领,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小巷管家、志愿者、“门前三包”等公众共同参与的背街小巷长效治理体系。
去年,东城区全面落实了982条背街小巷长效管理,各街道增加日常巡查力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压减环境问题数量,做好城市环境的日常维护管理,同时落实院落居民自治、后期管理等长效机制,组织居民成立院管会、居民自管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制定院落居民公约,明确后期管理维护责任。
今年,东城区将多措并举健全和细化长效治理制度。坚持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依托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统筹协调各类治理主体,参与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运用社区议事厅、居民议事会、居民微提案等自治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争取居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强化街巷长统领作用,统筹专业作业、网格巡查、综合执法等力量,以及小巷管家、楼门(院)长等社区志愿力量,构建快速发现解决问题的网络。坚持政府与市场结合,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物业管理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深入背街小巷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促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深入开展。
据了解,东城区今年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工作目前已经启动,各街道正着手建立“一街一策”,确定2023年背街小巷环境治理任务。
自2017年起,东城区连续开展两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形成了区级牵头、街道统筹、专业部门支撑、责任规划师伴随、街巷长、小巷管家及居民议事会深度参与的街巷环境建设机制,并不断完善。
在整治过程中,东城区注重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与崇雍大街、平安大街等重点项目、美丽院落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小微空间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相衔接,强化一体化和集约式治理,努力突显片区特色、提升空间效能。加强街区历史研究,保护街巷空间格局及街道风貌,留住地区文脉记忆,重现老城历史风貌,同时注重与沿街两侧业态功能提升有机融合,统筹街区定位和商业特点,打造和业态搭配的街区景观。集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诉求,充分挖掘街巷潜力,补齐基础公共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建设韧性城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品质。
前两轮工作中,全区完成拆违101.4万平方米,封堵违规“开墙打洞”近万处,保持动态清零,并利用腾退空间增加了口袋公园、便民设施,部分老物件得到重新利用。创新箱体“三化”,首创“多杆合一”样板,92条街巷实现“零架空线”,基本消除“有路无灯”“有名无牌”问题,打造了北大红楼周边、王府井周边2个示范片区。
与此同时,街巷软环境也得到提升,129条街巷实施“垃圾不落地”定时投放巡回收运。全区街巷实现小型机械清扫全覆盖,公厕基本实现“冬不冷、夏不热、全年无味”。液化气安全设施、电动车集中充电设施在平房区推广覆盖,街巷内合流管线“拍门”增加了近900个,提升街巷排水和防异味水平。推进居民停车认证、共享停车和“平改立”建设,疏导、规范街巷停车,全区“不停车”胡同达44条。雨儿胡同等10条胡同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数量居全市之首。95座“美丽院落”精彩亮相,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老胡同居民逐渐过上现代生活。
文字/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