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听又见监听!美国人的字典里就没有“盟友”二字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田闻之

2023-04-12 19:09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美国五角大楼机密文件泄露事件持续发酵。上百页的内容,涉及俄乌冲突等多方面情报,并包含韩国、以色列政府高层疑似遭美国情报部门监听的细节。“一个都不放过”——包括亲密盟国的领导人,美国“黑手”无远弗届,再次刷新世界认知。

尽管美国司法部和五角大楼紧急应对,一边删帖清号,一边调查安抚,但盟友们的心多少还是有些痛。相关国家第一时间进行损害评估,以确定自己情报的来源和手段是否会因此受到损害。乌克兰及“五眼联盟”成员也纷纷向美国讨说法,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儿子亚伊尔更在推特上公开表达不满。唯一反向操作,展现出超低姿态、急吼吼替大哥澄清的韩国总统,则在国内激起强大民愤,被质疑“还没去美国,先挨一耳光”。而最直接的负面效应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不得不迅速调整部分军事计划,韩国总统办公室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应对来自在野党的质疑。

无地位、无保障、无安全,“做美国的盟友真苦”。不过,泽连斯基也好,尹锡悦也罢,都不是第一个“冤大头”。翻看美国的监听黑历史,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瑞典、挪威等欧盟国家领导人皆被盯梢,“棱镜门”“泄密门”等丑闻不曾消停。彼时各方闹得不可开交,盟友们也言辞激烈表示“不可接受”,要求“必须给个交代”,美国也口口声声承诺“不会再犯”。然而事实却是,山姆大叔“偷窥的眼睛”从未移开,监听之门也从未关闭。如韩媒日前所控诉的,美国窃听青瓦台已延续40多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窃听了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

窃密监听对美国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更关键的是,在其眼中,从来就没有过什么“盟友”,只有“利用”。依托国家实力及技术优势,美国一直致力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监听网络。从“黑箱计划” “三叶草行动”,到依靠“梯队系统”搜集情报,再到移动互联时代,利用伪基站盗取手机数据,利用海底光缆进行窃密,要求谷歌、微软、苹果等科技公司给其大开方便之门,手段花样百出,行事毫无底线。前些日子,为洗白监听行为,白宫还以“国家安全”为由,敦促美国国会延长《涉外情报监视法》702条款的有效期,并大言不惭道:这个工具“极其宝贵”,不能丢。

美国监听成瘾,收集海量情报,增加美国在决策时的战略优势。借助这些手段,美国明里暗里干涉他国内政外交,穷极一切巩固霸权,让世界始终唯美国马首是瞻。特别是当下,“灯塔之国”光芒黯淡,自家烂事一大堆,国际上“队伍也不如以前好带了”,于是想方设法提升自身筹码、增加对“小弟”的控制力,更成了某种执念。

只不过,旁门左道终究过于下作,也不是每个“小弟”都被扇了耳光又赶紧送上另一边脸。毕竟,持续给世界制造祸乱、拿其他国家当炮灰耗材,又如何指望跟班队伍不离心离德呢?


编辑:汤华臻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