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6 21:00
舞剧表演中舞者最怕的,不是各种高难度腾跳翻转,而是寻常人再熟悉不过的“走”。因为它消解了舞蹈这门艺术的核心优势。而4月13日、14日在中央歌剧院上演的重大历史题材舞剧《张骞》却以奇绝创思,将“走”发挥到极致,将“走”作为该剧核心戏剧概念,表现出张骞一生走通丝绸之路、走通东西方文明交融、走出大汉版图天下归心、走出天下大同的历史壮举。
《史记》中,司马迁称丝绸之路由张骞“凿空”。这区区二字背后凝聚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诸多艰辛细节。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被囚9年有余方获得出逃机会。但他并没有向东返回家乡,而是冒险继续西行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乌孙等西域地区,完成自己身为大汉使节的使命。张骞的人生选择,深深震撼着后世,也成为这部舞剧的核心。
全剧故事结构中规中矩,分为授节、守节、传节、使节四幕;其舞台表现新意叠出,让张骞的西域凿空之旅“走”得异常奇绝。从序幕到剧终,张骞一直在走着。如何让演员在走动的同时舞动起来,是全剧的一大难点。这个难题最终由总导演之一、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原团长邢时苗订制的一台巨型跑步机寻到了突破口。《张骞》的舞台并非传统平面,而是由流线性弧坡、360度可旋转高粱,以及高粱上面积近20平方米的巨型跑步机组成。且这跑步机既可以被镶嵌在高粱上运转,也可以单独升起并旋转,成为一个独立表演区域。这让舞台空间释放出多个位面,尤其在舞台垂直立体空间中有了更多发挥空间。
成熟凝练的舞蹈语汇与创新多变的舞台设计,让全剧多次出现扣人心弦的舞段:张骞带领使团迎着烈日与风沙的西行,匈奴追兵的凶悍迅猛,出使过程中一个又一个使团成员的牺牲,最后仅剩下张骞与甘父迎战风雪,乃至甘父险些摔下悬崖等场景都牢牢抓住观众的目光。跑步机每每运转起来,张骞手握杖节与伙伴们或艰难爬坡或履平地时,又形成了不忘初心、永不停歇的精神隐喻。
舞剧《张骞》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旅厅共同打造。来自新疆的舞剧自然会引发观众对多种多样民族舞蹈的期待。然而一部讲述2000年前故事的作品,在演绎西域各地区风情时,又无法照搬当今民族舞蹈语汇。这也成为该剧创作中的第二大难点。2000年前西域舞蹈所留资料的稀缺,导致复原历史出现难度,但同时也为广泛借鉴和创意发挥提供空间。伴随张骞抵达西域各地区,观众可以看到葡萄舞、胡旋舞、马舞、毯子舞等多种多样的风格舞,带来另一种新奇的视觉体验。
舞剧《张骞》无疑是新疆舞蹈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为新疆多姿多彩的舞蹈花园增添了厚重与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