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1 17:07
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股份制商业银行是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面对净息差收窄幅度加大带来收入增长的缺口,各股份行致力于改善资产质量和强健风险抵补能力的同时,不约而同在数字化、财富管理等领域发力,探索在贷款、自营金融投资等“重资本业务”之外的“轻资本业务”,走资本集约型发展道路。
资产质量普遍承压
根据A股上市股份行已披露的年报显示,2022年,8家股份行营收增速均较当年第三季度下降,浙商银行、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营收同比增速位列前三,分别为12.1%、6.2%和4.1%。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营收增速分别下降15.6%、2.2%、1.2%和0.7%。
从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角度来看,除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外,其余5家上市股份行不良贷款率均环比上行或持平。除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外,其余4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均环比下滑,表明资产质量存在一定压力。
针对不良率升高问题,招行2022年报解释称是因为受经济增长放缓及房地产客户风险进一步释放的影响。除此之外,受部分房地产客户及个别经营不善的公司客户风险暴露影响,招行中部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地区、境外及附属机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
“从总体看,2023年房地产市场不良生成率相较去年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季度之间的生成率不会很均衡。”招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朱江涛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今年将集中处理“内保外贷”产品的相关风险所致,这将形成季度间的扰动因素。同时,当前房地产不良处置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自2020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民生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一直备受市场关注。“2020年至2022年,本行累计清收处置不良和存在风险隐患的资产超过3000亿元,存量风险基本上化解完成。”在业绩会上,民生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袁桂军表示。袁桂军介绍,三年在化解不良和存潜在风险的资产过程当中,民生银行累计实现现金清收超过1200亿元,现金回收率接近40%。其中,2022年该行清收处置不良1010亿元,不良贷款处置了840.76亿元,现金清收425亿元,超过42%。
“中信银行的历史包袱已经出清,从此可以轻装上阵。”在中信银行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行长方合英向媒体及投资者宣布。方合英介绍,中信银行通过大力处置清收、核销及有效重组等手段,该行存量的历史问题得到了控制和化解。
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介绍,2022年,浙商银行提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确定了包括新能源、食品、医药、农林牧副渔等22个弱周期行业,并加大支持力度。去年,浙商银行实现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168.83亿元,占该行营收比例的28.53%。“好银行的标准是‘好客户、好资产、好员工’,2022年全行‘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不断夯实基础客群,不断做大零售、小贷和供应链金融业务,不断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走出了集约化、内涵式增长的新路。”张荣森表示。
不在拥挤的地方竞争
伴随银行业依靠资产规模高增长模式的改变,财富管理业务成为银行轻资产转型和零售转型的重点。
“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讲,系统性问题都出在重资本业务上,轻资本业务没做好也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年报发布会上,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表示,过去银行业快速发展吃到了三个红利:一是经济高速增长;二是房地产市场繁荣;三是利差比较高。现在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同时利差不断收窄,这些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贷款重定价带来息差收窄,导致的营收增长缺口,是银行业今年最主要挑战。相对于短期的资产定价波动,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增长发生的变化,以及利差趋势的收窄,是银行面临的更为长期的压力,也需要商业银行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2022年报中,招商银行提出了“价值银行”这一全新的战略,希望通过做强重资本业务、做大轻资本业务的策略,提升应对净息差收窄、增强穿越周期的能力,并最终实现业务模式领先。
作为财富管理的头部上市银行,招商银行客户基础好,业务韧性强。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AUM(零售管理资产余额)达到121230.13亿元,较期初增长12.86%。零售客户数达到1.84亿户,较期初增长6.36%。“招商银行不会在拥挤的地方去跟人竞争,而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缪建民说,目前该行的轻资产业务占比虽然已经达到36%,但占比还不够高,还要进一步提升。
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首提“新零售”的概念,并提出“两到三年内实现零售板块收入占比超50%”的战略目标。完整度过的“新零售元年”,中信银行副行长吕天贵对这一年的零售业务总结为“起步提速,呈现韧性”。
数据显示,该行2022年零售银行业务收入达823.47亿元,较上年增长2.71%,该项收入占该行营业净收入的41.56%,占比较前一年略有降低。但在零售管理资产余额(AUM)上,该行AUM达3.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6%,增长额约4000亿元。零售信贷规模较上年增长3.1%至2.12万亿元,个人存款余额达1.2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约3200亿元,增幅约32.9%。
各行的财富管理“来势汹汹”。除上文提到的招行、中信以外,截至2022年末,平安银行AUM较上年末增长12.7%;兴业银行零售AUM规模达3.37万亿,较年初增长18.33%,超过其过去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光大银行零售AUM规模达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2%,零售营收占比43.52%,创该行近年新高。
“必须坚持数字化经营,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履新后首次亮相业绩发布会并表示,光大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执行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围绕数字化转型光大银行将发展数字化获客、数字化产品、数字化风控、数字化渠道、数字化运营,同时把服务融入更多的生产生活的场景,形成开放的数字化生态体系。为此,该行在科技和人员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
王志恒还透露,今年光大银行将启动核心系统升级工程。“这也是我们今年科技赋能,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作。依托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和数据的深度挖掘,更好地赋能我们财富管理银行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