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年报:人身险承压 财险利润量价齐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李悦

2023-04-27 17:33 语音播报

进入
金融
看更多
+ 订阅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不管是对机构而言还是对个人而言,2022年是较难的一个年份。”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这样总结企业、行业情况。2022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56万亿元,同比增长2.9%;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46.9亿元,同比下降19.1%;平均ROE达9.5%。相较于寿险略显惨淡的业绩,财险交出了不错的答卷,2022年三大上市险企产险保费合计同比增长9.5%,人保、平安、太保三大龙头险企合计市占率64.2%。

净利润“一升四降”

寿险业展业受限

综合年报数据,2022年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46.9亿元,同比下降19.1%。2022年,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为320.82亿元,同比下降36.8%;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为837.74亿元,同比下降17.6%;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为246.09亿元,同比下降8.3%;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为98.22亿元,同比下降34.3%;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为244.06亿元,同比增长12.8%。除中国人保外,其余上市险企2022年净利润均同比下滑。

“2022年的呈现资产负债两端承压,这种情况是较为罕见的。”白涛表示,从行业保费增速、新单价值率、投资收益等三方面来看,均处在历史低位。

“中国人保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财险业经营效益好,财险效益好主要是因为承保利润好。”中国人保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人保财险去年承保利润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深入推进降本增效,且在该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

疫情对寿险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衡量寿险公司其新业务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NBV(新业务价值)来看,2022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的NBV分别为360亿元、288亿元、92亿元、24亿元和2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9.6%、24.0%、31.4%、59.5%和17.3%。

海通证券分析称,疫情对于寿险业的影响深远而复杂,深远反映影响的程度,而复杂则反映各项因素相互交织、内生共振从而将影响进一步放大。从负债端来看,疫情的直接影响是个险队伍增员困难,使得新单增长乏力,间接影响是居民收入预期降低,可选消费意愿明显下降,以重疾险为代表的长期保障型业务大幅下降。从资产端来看,长端利率迭创新低、权益市场大幅波动和地产风险持续压制三者影响交织,对险企再投资收益、保单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提出考验。

尽管2022年经历了困难局面,2023年保险行业的复苏正在加快进行,行业转型在加快。根据上市寿险企业相继披露2023年一季度保费收入情况,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3272亿元,同比增长3.9%;平安人寿保费达1717.7亿元,同比增长5.6%;太平人寿保费为566.1亿元,同比增长0.8%;人保寿险保费同比下降0.56%;新华保险同比微降0.2%;太保寿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6%,但3月单月实现同比增长。

非车险保持较快增速

投资收益率下行

财产险方面,2022年头部“老三家”财险公司人保、平安和太保合计实现财险保费收入9538.49亿元,同比增长9.5%。具体来看,平安财险2022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980.38亿元,同比增长10.4%;太保财险保险业务收入1703.77亿元,同比增长11.6%;人保财险2022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854.34亿元,同比增长8.3%。

2022年车险综合改革后,“老三家”实现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704.50亿元,同比增长6.4%。同时,由于2022年疫情限制车辆出行、大灾损失同比减少等因素影响,险企赔付率显著改善,综合成本率降至历史低位。数据显示,2022年老三家车险综合成本率为人保95.6%、平安95.8%、太保96.9%,均创出费改以来最好水平。

除了传统车险外,各家险企的非车险仍保持较快增速,保费占比继续提升,意健险、农险等险种占比提升幅度较大。年报显示,人保车险保费同比增加6.2%,意健险同比增加10.3%、农险保费同比增加22.0%;平安健康险增速最快,同比增加79.2%;太保非车险保费同比增加19.0%,其中责任险、农险、健康险保费分别同比增加37.1%、32.7%和20.0%。

在投资方面,2022年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率全面下降。

其中,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3.94%,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率为2.5%,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为4.2%,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中国人保总投资收益率为4.6%,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为4.3%,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净投资收益率方面,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中国人寿净投资收益率为4.00%,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中国平安净投资收益率4.7%,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中国太保净投资收益率4.3%,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中国人保净投资收益率5.1%,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新华保险净投资收益率4.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邓斌表示,2022年股票投资方面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板块高度轮动。由于板块轮动速度太快,体量庞大的保险资金难以跟上。邓斌介绍,2022年出现罕见的股债双杀,其实给配置型资金提供了很好的配置机会。平安抓住去年资金成本低的时机,加大杠杆配置了大量长久期的国债与地方债。“这一举动,将为我们带来长期稳定的现金流。目前市场尚处回暖早期,等回暖状态进一步确定,长期资金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新华保险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全称,作为国有控股金融上市公司,新华保险在大类资产配置上跟以前稍微有些不同,以前大类配置基本上讲“三性”,即收入性、流动性、安全性。当前,公司在投资流程中加入了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性指标,通过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投资稳的天然优势,支持国家战略落地。因此,在股权投资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及ESG领域等方面的投资将成为重点。

银保渠道强劲稳大盘

个险转型加速

2022年,人身险业仍处于深度调整和转型期,行业保费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上市险企寿险新单仍面临较大负增长压力。面对人口红利消退、产品同质竞争、客户需求变化等外部挑战,头部险企苦练内功,抓实寿险业转型,通过刀刃向内的主动改革,迎接新一轮周期复苏机遇。

综合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市险企人力合计同比减少33.1%。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代理人分别较年初下降18.5%、25.8%、46.9%、49.4%和47.6%,各险企代理人规模均呈负增长趋势。

新华保险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主动加快人力清虚,队伍建设向“年轻化、专业化、城市化”转型。“2022年是中国经济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新华保险迎接挑战寻求突破的一年。”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总销售人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客观上是行业在调整,公司也需要调整;主观上是为了使公司可持续长远发展主动清虚,提产能、优结构、稳增长。

2022年,平安代理人渠道队伍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新增人力中“优+”高素质代理人占比同比提升14.1个百分点;队伍产能提升,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业务品质改善,13个月继续率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1129.80亿元,同比增长16.4%;营运ROE为32.7%。此外,平安寿险数字营业部已完成经营智能化在全国营业部的推广。

白涛表示,近年来保险公司在加快以客户为中心体系的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支撑整个行业价值增长的积极因素在加快形成。目前行业的新单增长由负转正,销售队伍的核心骨干和人均产能稳定,为整个行业的回升奠定基础,银保渠道也在发力。

事实上,2022年,银保渠道带动了寿险业务的整体收入提升。年报显示,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险业务收入为304.78亿元,同比增长308.7%;国寿银保渠道总保费达634.15亿元,同比增长28.6%;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规模保费109.89亿元,同比增长18.28%;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40.30亿元,同比增长3.1%;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39.31亿元,同比增长7.8%。

太保寿险年报称,公司以转型升级驱动发展模式的深度转变,深入推进职业营销、价值银保、“产品+服务”体系等系列项目落地实施,转型成效逐步显现。其中,有效实施多元渠道策略,银保渠道新保收入大幅增长,期缴占比稳步提升,职团开拓、医个协同等模式的探索不断加快。

“可以说,银保的未来很美好。”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公司持续重视银保渠道。因为银行有网点的优势、有信用的基础,客户的信任度比较高,整个中国银保业务这些年来一直是往上的,无论是趸交还是期交。

平安人寿也表示,依托中国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平台优势,平安寿险在培训、产品、服务等方面与平安银行开展深度合作,提升其客户服务的综合化、专业化水平。平安寿险重点协助平安银行打造银保新优才队伍,目前,银保新优才队伍已招募超1600人,超九成拥有本科学历。

上市公司年报观察

编辑:李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