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8 10:26
乾隆皇帝长什么样子?
清朝各行各业的人都是如何生活的?
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穿着打扮?
从18世纪开始,西方就在十分认真地观察中国。他们画了大量的画像、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并将其带回了西方,让西方人看见中国是什么样的。
1792年,英国画家威廉·亚历山大作为马戛尔尼访华使团中的制图员出访中国,沿途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风景与风俗的绘画作品。这是西方画家第一次如此详尽地观察和描绘中国的风土人情,也是将中国描绘得如此充满神奇浪漫色彩和异国情调的最后一个时期。
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 《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珍藏版),包含《中国衣冠举止图解》《中国服饰》《中华服饰考略》三个部分。收录了威廉·亚历山大仅有的两本著作及一些罕见单张版画,18—19世纪清朝服饰画稿,宫廷画师笔下的中国历代服饰手绘画。近300幅珍贵图片,带你品味西方视角下的中国服饰与人物百态。
《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珍藏版)
[英] 威廉·亚历山大
[英]乔治·亨利·梅森
[英]哈迪·乔伊特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从皇帝到官员及侍者,还有各行各业劳动者,尤其底层的渔民、农妇等,亚历山大对当时各个阶层的人物都进行了描绘,并佐以文字说明。书中既有手持弓箭的贵族军官、身着官服的文官,也有在船上生活的渔民一家、用餐的纤夫、受刑的犯人、拾粪的孩子、绕纱线的妇女……除了各色人物,他还详细记录了沿途所见的人文风俗、名胜古迹以及自然风光,从各地码头港口场景、宝塔、牌楼、庙宇,到圆明园大殿、长城、热河行宫……生动的笔触鲜活地展现了清朝乾隆时期的服饰、建筑与社会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访华使团一员,亚历山大还用画笔还原了当时的外交场景——有被朝臣簇拥着的乾隆皇帝面露威严,接受马戛尔尼单膝跪拜觐见;有热河行宫外,乾隆皇帝坐在16人抬着的轿子上出现在使团面前……此外,亚历山大还绘制了一系列乾隆皇帝的肖像。这些画作无疑具有很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珍藏版)不仅详尽展现了西方画家眼中的乾隆胜景,还收录了引起来华热潮的中国风俗画卷。
《中国服饰》英文首版于1800年,作者乔治·亨利·梅森是英军第102团的少校,其生平国内外皆不可考以至有人怀疑这名字只是一个假托。《中国服饰》中的原稿画作作者——广州外销画匠蒲呱的生平也不可考,“蒲呱”应该是当时广州外销画最常见的署名之一。这些作品描绘了我国18—19世纪各行各业的不同着装和人物形态,上至官员贵妇,下至贩夫走卒,可谓面面俱到。尤为可贵的是,作者笔触涉及了若干最容易被历史风尘湮没的小人物——鞋匠、铁匠、酿酒师、渔民、制筒匠、碾磨工、卖蛇人等等,其中的画作经常被后人引用,成为西方在中国学及艺术史上的永恒经典。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英文首版于1932年,出自晚清宫廷画师之手的《中华服饰考略》,其中共有24幅中国历代服饰手绘画,描绘了诸如文官、武将、僧侣、闺秀等各色人物。每一幅画在细节和颜色上都真实可信、符合实际。
这些弥足珍贵的图文资料,不仅在当时促进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也为现在的我们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细节。正如作家杨葵在序言中所说:“真正的时代背景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知道得越细、越生动,时代背景掌握得就越有质感。所谓‘质感’‘密度’‘日常性格’,也正是我看这本书里这些画稿时,心里所盘桓的几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