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北京iBeijing”北京国际友好林植树活动八载厚植友谊
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 作者 支建军 陈医

2023-05-16 22:26 语音播报

天下

四月中旬的北京昌平奥北森林公园,大地吐绿,春意渐浓。公园的一隅,数百名不同肤色的人们正挥锹培土、担水浇苗,热火朝天的氛围洋溢在京北的这片土地上。这是北京市对外友协正在组织的“我与北京iBeijing”2023北京国际友好林植树活动,也是北京市对外友协自2015年起连续第八届举办这一首都民间外交的品牌活动。

“我与北京iBeijing”北京国际友好林植树活动是北京市对外友协为外籍人士走进北京、感受北京、融入北京而量身设计定制的民间外交品牌。八年来,在京外国人积极参与,先后有2500余名驻华使节、外籍专家、外企职员、留学生参加,国别涉及五大洲120余国,总计栽种各类苗木11000余株。从百岁外籍老人到蹒跚学步的外国小朋友都是这项活动的主角和粉丝。植树活动为京城增添了片片绿地,也收获了国际友人的浓浓情谊。

围绕绿色发展的主题,携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要坚持绿色低碳,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八年来,植树活动始终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通过携手国际友人栽种千树万木、共同播撒绿色让京城更美,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和全球发展倡议,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市有关部门和昌平区领导专门谈到,“北京国际友好林”植树活动是北京市及相关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活动涵盖多个生态建设重点区域。2022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林地绿地生态系统年碳汇能力达880万吨,其中就有国际友人的贡献。

圭亚那驻华大使周雅欣在植树现场谈到,她的家乡80%以上土地被原始雨林覆盖,森林就像地球之肺,吸收碳排放并释放氧气;我们生活的地球既是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也是向子孙后代借用而来的。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共建一个更绿、更美、更健康的世界,传给子孙后代。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表示与15年前来京时的情景相比,治理污染的成效显著,感到北京已位列全球清洁城市之一。尼泊尔原驻华大使利拉·鲍达尔高度评价北京市政府近年来为防治大气污染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表示北京的污染天数不断减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加纳驻华使馆参赞弗朗西斯谈到,植树活动的意义不仅限于环境保护,还是人类作为共同体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埃塞俄比亚使馆参赞葛塔丘期待小树苗长大后,再返回此地看看亲手栽下的小苗是否长大。该使馆另一位参赞阿塞法表示能为绿色北京做些贡献非常高兴,期待北京变得更好。刚果(金)留学生亚历山大说,自己从2014年起就在北京学习,近年来北京多措并举,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蓝天更多了,空气质量更好了。参与活动的外国专家也纷纷表示这是共同响应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行动。

突出在京友人的主体,增进家门口的人民友好

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推动人民友好事业关键在人。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大国首都,是各建交国家的使馆所在地,是多个国际组织总部在华办公地。北京还汇聚数量庞大的外国专家和留学生群体。据统计,在京外籍人士总数约为14.2万人,构成了我们身边的国际社会。民间外交的多年实践证明,交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创造条件、打造平台来聚人气、结人缘。市对外友协针对不同群体的共鸣点和共通点,持续丰富植树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吸引越来越多在京友人参与其中,做大做强了我们身边的国际朋友圈。

巴拿马驻华大使甘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植树活动不仅让城市更加绿意盎然,同时也让在京国际友人更好地走进北京、联结北京,感受到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包容性。中国外文局巴西专家泽贝托表示植树活动为在京外国人提供了回馈社会的平台。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陪同母亲、107岁高龄的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柯鲁克参加植树,他谈到每年都会参加北京的植树活动,感谢北京市对外友协满足了我的心愿;我的母亲伊莎白女士曾经在艰苦的陕北工作,当时环境恶劣,土地荒芜,因此母亲和我都深知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母亲把一生都献给了新中国外语教学,在教学中也始终将环保理念贯彻其中;母亲已经107岁了,但仍然坚持到现场参加植树,就是想让我们这一代及未来年轻一代将环保理念传承下去;看到这么多各国年轻人参与植树活动,我和母亲都非常欣慰。一些外国专家纷纷表示,植树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带着家人一起参与,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认识了不少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小伙伴。不少驻华使节谈到,以往出席官方活动较多,话题相对正式,植树活动氛围非常好,可以放松身心,能够围绕不同的话题广泛交流,让我们在北京也结识了更多朋友。

打造特色国际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

加强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是首都民间外交工作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北京市对外友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按照北京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部署要求,把植树活动与打造特色对外传播平台结合起来,以活动载道、以活动传声、以活动化人。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日报、人民网、北京日报等30多家中央和市属媒体给予多角度、多语种的宣传报道,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客户端、北京号等新媒体传播矩阵以及推文、视频、图片直播等新颖多样的形式推出系列报道,以植树活动的小切口展现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理念,用民间特色活动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情怀。特别是抓住中外朋友汇聚一堂、可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朴实清新,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的生动故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温暖故事,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的鲜活故事,做到静水流深、润物无声、久久为功,发挥外国朋友“传声筒”“代言人”效应,把中国和北京的声音传向世界。

2023年的植树场地位于昌平区奥北森林公园(二期),当参加植树的国际友人了解到正在参与建设的公园将为回龙观、天通苑两个超大型社区的110万人口提供绿色休闲空间时,都不约而同地鼓掌以表达内心的激动与自豪,他们纷纷表示作为在京的外籍市民,能为北京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共享绿色发展是一件充满荣誉感、获得感与幸福感的事。来自中国外文局的弗格森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的审校专家,也是植树活动的常客。他深情地谈到,作为在京外国人,切切实实感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人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中国的发展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办实事、谋幸福的政党,习近平主席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他提出的很多理念和思想,不仅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巴西籍顾问拉斐尔表示在北京生活的这几年,对这座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深有感触。公共服务更加人性化、基础设施更加便捷、北京变得越来越宜居,他着迷于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与人情味。巴基斯坦留学生瓦德力谈到他感到北京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在这里生活学习,自己的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得到充分的尊重,他欣赏北京的开放与包容。北京外国语大学埃塞俄比亚籍教师辛克耐什表示,中国政府为各国专家在华工作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如子女教育、就医等实际困难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民间外交力量资源

北京市对外友协是北京市委直接领导的唯一专门从事民间外交的全市性人民团体,现有理事188家(名),包括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市属有关委办局、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北京市16个区,工作领域涵盖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多年来,北京市对外友协在民间外交工作中紧紧把握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理事主体地位,注重用活动凝聚理事力量和各方资源,丰富拓展了首都民间外交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逐步形成主题牵引、以点带面、多方联动的工作模式。“北京国际友好林”植树活动就是这一模式的现实范例,有力带动市区两级园林绿化、文旅、交通、外事等多个部门和多家理事单位共同参与,切实发挥出人民团体的团结凝聚和联动枢纽作用,保证了系列植树活动的高水准和辐射力、影响力。昌平区作为北京市对外友协理事单位,是植树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也是“北京国际友好林基地”所在地。多年来,昌平区充分发挥理事单位作用及区位优势,为植树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并提供全方位属地保障。北京市对外友协通过植树活动不断织密人脉网,进一步密切与百余国使节、外国专家、留学生的沟通联络,增强了作为人民团体的群众性,走好国际群众路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跟进联络工作,巩固推进“人脉工程”建设,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通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塑造,“北京国际友好林”植树活动不仅是一项绿化美化首都的专项活动,而且起到了汇聚国际高端要素、助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桥梁作用。在活动中,市对外友协始终牢记为国交友、为首都交友的职责使命,注重挖掘和积累能源、交通、教育、金融、绿色环保、卫生健康等专业领域国际高端人才资源,推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四个服务”水平提升,特别是注重牵引国际高端人才资源与“两区”“三平台”建设有效对接,与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这几年,北京市对外友协相继举办了“服贸会一带一路文旅展”、“中关村论坛智能+系列平行论坛”,承办了“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公共服务创新国际论坛”。植树活动中结识的外国使节或专家学者也成为这些论坛座上宾,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孟加拉驻华公使纳祖明、三星大中华区副总裁郑承穆、央视著名美国籍主持人莫大伟、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总代表卢纶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总代表夏泽瀚就他们其中的代表。他们从多个方面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带来了先进理念、智慧方案和成功经验。

八年绿色情怀、八载厚植友谊。“北京国际友好林”植树活动的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扇窗口、展现北京形象的金色名片。北京市对外友协将继续打造好使用好这一平台,使之在奋进新征程中更加生机勃勃、枝繁叶茂,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白波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