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新片《造梦之家》:直面成长经历中的心灵创伤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金跃

2023-05-26 20:32 语音播报

文娱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新片《造梦之家》5月25日在内地公映,这是一部根据他个人成长经历改编而成的电影。在片中,他真诚而坦然地直面自己年少时遭遇到的各种精神创伤,正是这些创伤和梦魇,再加上他在电影导演上的盖世才华,这才有了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和《大白鲨》《辛德勒的名单》《侏罗纪公园》等几十部经典电影。

读过斯皮尔伯格个人传记的观众不难发现,这部电影在细节上是多么忠实于他的亲身经历。比如片中男主角萨姆的妹妹在吃饭时常常惊声尖叫,这个细节就被用在了后来他拍摄的科幻片《E.T.》中,德鲁·巴里摩尔饰演的妹妹一惊一乍地尖叫和表情,原型就是斯皮尔伯格的妹妹。斯皮尔伯格在少年时琢磨出来的很多拍摄电影的手法,也都在影片中有再现,比如他喜欢用逆光拍摄,喜欢从一个特写镜头开始,喜欢用景深中人物位置的排列来暗示人物关系等等。斯皮尔伯格是一个运用镜头的大师,在这部作品中,他更是将镜头运用得得心应手,浑然天成。

斯皮尔伯格有一个当计算机工程师的父亲和一个喜欢弹钢琴的母亲,这让他的性格基因中带有理性和感性并存的色彩。小时候的他不擅长运动,运动场上常常被别的孩子耻笑。因为犹太人的身份,他在学校中还遭到了侮辱和排挤,遭到校园霸凌。这些成长中的痛苦经历,都在这部电影中有很真实的还原。

但影片最重要的情感核心,来自于萨姆父母婚姻的破裂对他造成的重大打击。虽然父亲伯特在内心深爱着母亲米茨,但后者喜欢的却是好友本尼。在一次“倒带”时,萨姆无意中发现了母亲跟本尼叔叔的亲密镜头,这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再加上自己在学校里遭受到了同学的欺凌,一度让他对拍电影失去兴趣。

需要指出的是,现实中斯皮尔伯格的父母也在他年轻时离了婚,这让他一直对父亲的“绝情”抱有怨恨,在以往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斯皮尔伯格都谈到父母离婚对于自己造成的巨大打击。吊诡的是,到了晚年,他才突然知道真相:原来离婚是母亲提出来的,她爱上了别人,而父亲最后也选择了放爱一条生路,始终没有把真相告诉孩子们。

斯皮尔伯格说:“我的大部分电影都是在反思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但是这个故事,与隐喻无关,而是关于记忆。”电影作为一个艺术,终究不是记忆本身,在对待父母离婚这件事上,斯皮尔伯格采用了一个跟现实完全不同的拍法,他让萨姆很快就知道了母亲和本尼叔叔之间的关系,但在他痛苦至极,一度想放弃继续拍电影时,父母和本尼却给了他大力的支持。尤其是母亲,坚定地告诉他:“做你内心最想做的事,你不欠任何人,甚至我。”最后,萨姆终于找回了勇气,开始继续追逐自己的导演梦。

很多大导演都有拍摄自己童年经历的作品,比如黑泽明的《梦》。直面往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在普通观众看来,《造梦之家》中的这些事情可能算不上特别惊天动地,但在幼小的斯皮尔伯格心中,这无疑就是天大的事。这一次,他用一个饱经沧桑艺术家包容的心,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孩子在遭到生活的重重打击后,最后在电影世界中找到安慰和找回自己的故事。借由这个故事,斯皮尔伯格跟年少的自己达成了和解,疗愈了梦魇般困扰自己一生的心灵创伤,这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伟大之处,想必也是斯皮尔伯格创作这部电影的初心。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