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员:消费复苏来临之际,更加考验企业的格局和智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6-14 10:06 语音播报


“希望北京酒企凝聚共识、协同发展、携手创新,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6月8日,在北京晚报和北京酿酒协会主办的“消费复苏与焕新——2023北京酒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致辞时,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员表示,行业处在低谷时需要定力和坚守,当消费复苏的曙光来临之际,则更加考验企业的格局和智慧。

酒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做了一系列市场调研,与酒类产销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们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酒类流通市场出现了渠道库存积压、价格倒挂、动销不畅以及资金周转压力等问题。”刘员表示,市场流动性降低,酒类消费场景缺失,运营成本增加,造成了酒类流通产业普遍承压,尤其中小企业陷入较大困境。从酒类生产层面看,2022年除啤酒获得增长外,白酒和葡萄酒的产量均创下十年来的新低。在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渠道过热积累库存和投机炒作形成的泡沫,正逐步显现出来,因此,供需失衡,价格倒挂等现象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但是,酒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现在我们需要沉下来,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练好内功,扎牢基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另一方面,虽然多年来白酒的产量一直在减少,但不是恶性的,还是比较平缓的可以接受的下降,而且销售额在提高,说明一直以来消费是在升级的。通过在很多地方的调研,了解到消费主体在消费时更加理性,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刘员希望北京的酒类生产企业能积极帮助流通企业,提振经销商信心,给予更多赋能和支持,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厂商携手,形成利益共同体,将成为赢得市场的不二法门。

三个优势转化是良性发展的关键

谈到北京酒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刘员表示今年是经历了调整阵痛的中国酒行业转型升级的变革之年。进入后疫情时代,看到了酒类市场和消费的稳步复苏,但仍旧要正视行业遇到的压力和现状,只有解决了瓶颈和关键性问题,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酒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市场从粗放式发展转向消费驱动发展,品质提升+品牌引领双轮驱动,满足个性化消费和文化消费的需求。从北京酒类市场特性看,市场容量巨大,消费能力强劲,渠道众多,覆盖多元,餐饮、商超、烟酒店、团购等渠道纵横交错,竞争异常激烈。另外,北京市场开放包容,商务消费和亲朋聚会需求旺盛,是高端和超高端品牌的必争之地,同时价格亲民的民酒也具有深厚的消费基础,且品牌忠诚度高。总体来看,各个价位段、不同定位的酒类品牌都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空间。

刘员表示,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力强、渠道优势明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传统。在新的发展阶段,身处北京这个酒类产业高地,北京酒企要扎根北京,将辐射全国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品牌优势转化为销售优势,将渠道优势转化为消费优势,是北京酒企良性发展的关键。

“如果说行业处在低谷时需要定力和坚守,当消费复苏的曙光来临之际,则更加考验企业的格局和智慧。”刘员希望企业顺应高质量发展需求,优化调整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方向。聚焦重点品牌、聚焦核心渠道,通过在营销上转型、在传播形式上创新,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策略。积极构建新的消费场景,线上线下联动,开辟社群营销、新媒体电商等渠道,积极探索营销模式创新。注重新一代消费人群的需求,培育多元的消费文化,引领酒类消费风潮。

消费复苏与焕新——2023北京酒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编辑:王彬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