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1 20:25
无需瞭望的人喊“开闸咯”,可实现船到闸开的无缝衔接。
体验官手记:可惜了,不重视文物保护,这么好的皇家木料做了办公桌
北京地势西高东低,古时候大运河上来往通船怎么解决“逆水行舟”的问题?
为了探求答案,这一期《城市体验官》,我们去了大运河上的一道闸口——庆丰闸。
它是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开凿的通惠河上24道水闸中的第14道,原叫“籍东上闸”,元至顺元年(1331年)把木闸改成石闸时易名“庆丰”。
这道闸来头不小,设在京城内城东垣外,外运的货物到了这里才能中转入京城内,被誉为进京第一道闸。明正统年间,在此处上游建了一座大通桥闸,庆丰闸就变成了二道闸,这就是“二闸”名称的来源。
正因为货物在这里停靠装卸,闸口附近也聚集了大量的商贾,“有人的地方就有码头”,所以这里自古就人气很旺。
如今,庆丰闸所处的区域,已经成了庆丰公园,是市民遛弯、健身的好地方。一番“打卡”下来,你可以看到通惠河从公园中心穿过,两岸多有和运河水运相关的雕塑造型,比如船头形状的木质观景台、巨型钢结构的白色船只等,游人穿于其中,有一种大运河历史和北京现代都市交融的感觉。
顺水向东,通惠河流入大运河通州段,略过“一枝塔影认通州”的燃灯塔,穿过造型各异的新桥,游船在副中心边上的大运河航行。
在庆丰闸附近,我们还打卡了一处即将面向公众开放的“神木厂遗址”,这里是明清两代储存皇家木材的场地,因此上被称为“皇木厂”,由于存放的珍贵木料十分粗大,世所罕见,又有个“神木厂”的名字流传了下来。
明人孙承泽所作的《春明梦余录》曾对这里有过这样的记载:“京师神木厂所积大木,皆永乐时物。其中最巨者曰‘樟扁头’,围二丈外,卧四丈余,骑而过其下,高可隐身。”
如果向居住在朝阳双井、百子湾地区的老人打听,对于“神木厂”、“皇木厂”的历史掌故,他们也都能说出一二,就连周边的地名也都保留着一些印记,黄木厂路、黄木厂村、黄木庄,只是“皇”字被改为了“黄”字。
这里与运河的渊源颇深,明清两代建造皇城、宫城时需要大量的木材、砖瓦,于是,统治者便在江南地区大量采伐楠木、杉木、桧木等珍贵木材。这些建筑的原材料都需要通过运河运抵京城。
南方的木材、砖瓦沿着运河一路北上,所以民间甚至还有“先有皇木厂,后有北京城”一说。皇木厂内曾存放有一根巨大的金丝楠木,长度达六十余尺,两人骑马立于树木两侧而互相看不见。乾隆皇帝听闻后十分感兴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他亲自去了趟神木场,到这以后诗兴大发,作诗一首名叫《神木谣》。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在上个世纪,其中一段金丝楠“神木”被附近一家单位制作成了二十张办公桌。近年来,经过文物部门的努力,其中十张已被追回。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新建船闸——甘棠闸,这是一座为了实现通州境内大运河游船通航的新式船闸。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领略到了运用现代技术实现“逆水行舟”的优秀操作。
游船快到闸口,不再需要瞭望的人喊“开闸咯”,游船控制系统和闸口控制系统自动连接,实现船到闸开的无缝衔接。
一路打卡,大运河为什么重要,我有了新认识。未来,大运河对北京有什么新功能,北京又能赋予大运河怎样的新活力,我也更加清晰地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