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5 07:04
天气渐热,各种各样的虫子也进入活跃期。医生提醒,不要小看它们叮咬的威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夏季外出,应该怎样防虫、驱虫呢?
蚊子
可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黄热病等。
被蚊子叮咬后如何处置?
如果症状不重,皮肤没有破损,可用清凉油、花露水、风油精、酒精等涂抹,有局部止痒的作用。
如果症状较重,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也可外用温和的皮质类固醇乳膏。
如何有效防蚊驱蚊?
驱蚊剂种类较多,目前认为比较有效的驱蚊剂是避蚊胺(DEET)。
避蚊胺产品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水蛭(蚂蟥)
成年水蛭每分钟能吸1毫升血液,一些水蛭在单次进食时能吸下几乎十倍于体重的血液。水蛭叮咬后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皮肤瘙痒、皮疹、出血、伤口感染和溃烂、菌血症等。
提示:野外饮水、洗脸要小心,水里很可能有肉眼看不见的水蛭幼虫和其他微生物。
怎样去掉叮咬在皮肤上的水蛭?
在虫体部位使用盐、醋或者酒精,可有效使水蛭松弛和释放。
蜱虫
蜱虫叮咬后,可能引起感染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鼠疫杆菌、布氏杆菌等,可出现局部症状、蜱瘫痪症,以及过敏性休克等。
被蜱虫叮咬后,该采取什么方法移除?
使用尖头钳子或小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钳子应夹住蜱虫头部,避免压迫蜱虫。如果没有工具,用手移除蜱虫,需使用纸或布保护手指。
如何防蜱虫叮咬?
蜂类
常见的蜂类有蜜蜂、胡蜂等,其中胡蜂攻击力较强,伤害性也较大。
被蜂蜇伤后,一般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局部症状。如果被胡蜂蜇刺,可导致局部组织中毒,皮肤坏死、化脓;严重者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致残、致死。所以如果被胡蜂蜇伤,必须尽快就医。
在野外怎样避免蜂蜇?
面对胡蜂的攻击如何自我保护?
不要扑打,以防胡蜂引来同伴一起进行攻击。不要迅速奔跑,可以蹲伏不动,尽可能地遮挡、包裹身上的暴露部位,直到蜂群不再攻击。
外出时还需要注意哪些虫子?
猎蝽:能释放毒液和体外消化液,可刺人并引起剧烈疼痛。
蝎子:一般钳子越小的蝎子毒性越强。
蜘蛛:毒性有强有弱。
蜈蚣:毒性很强,如果其进入房间,可用扫把驱赶出去,不要用手抓。
隐翅虫:毒液堪比“硫酸”,具有腐蚀性。如果落在身上不能拍打,可以吹走,或轻轻弹走,避免虫体破裂后毒液伤人。
红火蚁: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生物碱,被其蜇刺之后,皮肤会出现红斑、脓疱疹等。
注意,万一被毒虫咬伤后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