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点变槽点,荧屏姐弟恋渐成风潮难获掌声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邱伟

2023-06-27 21:04 语音播报

文娱

近年来,国剧中的姐弟恋渐成风潮,而且被广泛地应用到都市情感剧以及各类型现实题材作品中,不论剧情主线还是副线,“女大男小”的情感模式越来越多。与此前风行的霸总题材相比,姐弟恋题材似乎拥有更广的受众,但这类作品如果只是一味地让观众硬“嗑CP”,那么,与霸总剧甚至更早的夫妻婆媳剧相似,姐弟恋迟早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局面。

以姐弟恋这自带话题感为故事模型的剧作,在这两年的荧屏上层出不穷,去年的一部《女士的法则》,江疏影与彭昱畅上演了一场律所中的职场姐弟恋。今年以来,《转角之恋》《女士的品格》《爱情而已》等作品试图将各种风格的姐弟CP带到观众面前,甚至在医疗剧《白色城堡》中,刚入职的医生也与同事姐姐谈起了恋爱。

一时间,姐弟恋似乎成了荧屏都市剧的大势所趋,很多观众不禁要问,什么原因让当下电视剧纷纷颠覆旧有观念来一场姐弟恋?其实,姐弟恋题材是影视剧中的常客,就拿国剧来说,2016年俞飞鸿与杨玏主演的《小丈夫》就曾专门诠释过女大男小的题材。现实中,年轻人高度集中的大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场呈现出与男性分庭抗礼的态势,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姐弟恋的情感模式在增多,近几年备受瞩目。

尽管荧屏上的姐弟恋闻风而动,作品越来越多,但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却凤毛麟角,让人尴尬的作品倒是不胜枚举。作为演技派的代表,蒋雯丽、刘敏涛在演绎姐弟恋作品中均遭遇“滑铁卢”,都市剧红人江疏影也未能收获掌声。

作为普遍意义上反传统的“姐弟恋”原本就在挑战不少观众的价值观,而观众看到的大部分电视剧中,姐姐遇到弟弟,莫名其妙地就展开一场恋情,男方攻势如虹,女方开始不断上演各种“降智”桥段。这些姐弟恋的人物设定中,女方往往是独立女性或女强人,但原本睿智的人物在恋爱前后却判若两人,女方的行为举止变得情绪化,让之前的精干形象荡然无存,也让整场恋情变得无比尴尬。

许多都市剧中,经常是在女方陷入婚姻困境或中年危机的时刻,姐弟恋就不期而至。比如《女士的品格》中安欣的姐弟恋,是这部女性群像剧中最缺乏真实感的剧情线,以至于扮演者刘敏涛一开始对剧情设置也有所犹疑。《熟年》中倪家小妹倪伟贞的姐弟恋情感桥段,使用了不少言情剧里的“老梗”,被网友评价为完全可以跳过而不影响观赏的一条故事线。

这些剧中的姐弟恋设置非常雷同,都是在讲述女性婚姻危机、中年危机的议题时,跳过一切不合理,从天而降一个所谓“小奶狗”(网络流行词:像小狗般的男友),剧中的男友有的是旧相识,有的是仅凭当初一面之缘在心中埋下“情种”,就能默默守候多年直到重逢。

这种剧情就是传统偶像剧的造梦模式,只追求浪漫色彩而缺乏现实底色,但把爱情童话移植到现实题材、家庭伦理剧中就显得不伦不类,被观众吐槽剧情悬浮。荧屏姐弟恋作品卖点变槽点,创作通病在于一味跟风却背离了现实题材创作方法,公式化的情感套路更让观众质疑创作者的诚意。

观众希望在姐弟恋中看到的,是恋情背后人物面对的棘手遭遇,以及处理问题时所做出的选择,健康的情感模式也不是比拼男女双方谁强谁弱,谁主导谁,而是构建平等的情感关系。比如在姐弟恋的口碑佳作《爱情而已》中,周雨彤饰演的梁友安,在事业瓶颈时遇到了吴磊饰演的宋三川,两个人通过交往,相互促进打碎了以往的惯性,相互成就的爱情总会令人感到符合情理又充满希望。所以对于爱情题材来说,不管是不是姐弟恋,只有观众通过荧屏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力量,才能成为打动人心的情感作品。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