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09:43
“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一个个不散的戏魂……”6月27、28日,改编自作家陈彦荣获茅盾文学奖同名作品,由徐棻、徐新华编剧,张曼君导演,朱绍玉作曲,国家京剧院演员付佳、魏积军等主演的国家京剧院新创现代京剧《主角》在梅兰芳大剧院首演。该剧将原著主人公忆秦娥的“西北秦腔女皇”身份改编成“京剧名角”,塑造了一个在宿命面前懵懂倔强、最终忠于生命态度的女性形象,同时揭示了“没有人不想当主角,没有人一辈子当主角”的主题。
不同于传统京剧舞台上常见的一桌两椅,也不同于很多现代新编戏的写实舞美设计,现代京剧《主角》的舞台上,最醒目的是一个悬挂着的可移动和旋转的巨大舞台框架,既象征着舞台台口,也是时间流逝和时代变迁的外化。在这简约诗化、虚实结合的舞台之上,从招弟改名为易青娥又改名为忆秦娥的一代名伶和对她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舅舅胡三元登场,展开了跨越四十年的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变化。一直置放在台口的一架板鼓,既是胡三元的职业缩影,又是引领、伴随、激励忆秦娥成长的动力,贯穿始终的鼓声以隐喻与象征寓意稳住了时空的神韵,也推动着剧情发展,揭示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全剧从原著宏大的叙事和众多人物关系中,选择了忆秦娥与胡三元为主结构的人物关系,集中了11个用京剧不同行当分派展现的人物形象,兼顾剧种特色和戏剧冲突,同时凝练原著提供的人物性格张力。忆秦娥的青衣,胡三元的铜锤花脸,封潇潇的老生,楚嘉禾的花衫,胡彩香的老旦,单团长的“杂派老生”,“忠孝仁义”四位老艺人则分别由男旦、老生、小花脸、铜锤花脸四种行当组成……可谓生旦净末丑,各有担当。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们扮演的群众,则展现出了剧团生活的生动状态。
著名作曲朱绍玉为《主角》设计的唱腔不仅继承了二黄、西皮的京剧固有板式,又有“守正创新”的创造性表现,如重唱、叠唱、轮唱等,让人物群像鲜活有致。剧中还用“戏中戏”结构融入京剧经典剧目的片段,杨排风、白娘子、杨贵妃、穆桂英、赵艳蓉等传统经典人物,外化为“戏魂”巧妙地融入忆秦娥的内心视像,不仅更加强化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突显京剧艺术的魅力与特色。
在剧中主演忆秦娥的国家京剧院青年团优秀梅派传人付佳,扮相俊美、唱做并重,嗓音婉转动听,演唱细腻感人;饰演舅舅胡三元的国京二团著名裘派花脸名家魏积军,表演有情有义、演唱荡气回肠……他们精彩的演绎都赢得现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掌声。尤其忆秦娥最后一段“娃娃调”,在人物最衰颓最悲凉时唱出,更见人物的倔强和痛彻心脾的呐喊。
最后两场戏之间,台上场灯变暗,灯光则打给了台下乐池中的乐队,笙箫笛及弦乐二胡、京胡、高胡还有琵琶弹拨等,都以精湛的演奏发挥出“四两千斤”“以一当十”的能量;尤其是国京三团京胡名家、国家一级琴师周佑君的一大段酣畅淋漓的独奏solo,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