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东湖街道纪工委就"基层监督融入基层治理"做深入调研
清风北京 | 作者 任丽红

2023-07-04 09:17

清风北京

清风北京讯 “我们调研的课题名称是《关于基层监督融入基层治理的实践研究》。基层监督对于街道纪工委来说是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为了思考研究并改进提升我们的工作,调研组经过两年持续调研,结合日常监督执纪实际,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主题培训等方式,借助‘外脑’优势,对街道纪检监察队伍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深入思考,系统梳理并提出了一些路径方法……”在朝阳区纪委监委前不久召开的全区纪检监察系统调研工作会上,东湖街道纪工委书记作为6个优秀课题组代表之一进行了发言。

东湖街道纪工委书记、监察组组长李蕊。

东湖街道纪工委的调研报告从基层监督的系统性不强、主动性不强、精准性不高和群众参与力量不足四个方面梳理了13项问题表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凸显出来:

一是监督与主体协调不紧密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不光是社区包括街道层面,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不断探索深入。街道纪工委落实双重领导制度,在贴身就近监督上有优势。同时,监督的天然属性导致主体不会和监督那么“亲近”。一方面主体要主动接受监督,另一方面,纪检部门要贴着干、帮着干、督着干,督帮一体,从“送上门来监督”向“主动融入监督”转变,不越位不缺位,着力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二是街道和社区联动不充分的问题。社区纪委虽然这两年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短板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人员专业性不强、发现问题敏锐性不够,以及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范化程度不高等,特别是熟人效应很明显,而不仅仅表现为老好人现象。近些年街道和社区形成上下联动效应,仍存在部署任务多、主动监督少等情况,“一抓就死、一放就散”的问题有时依然存在,特别是有的社区主动监督发现不了根本问题的情况,还需要加大力度推进改变。

三是监督不精准的问题。无论是事前预警,还是专项监督,在对监督者专业性要求和监督切入点把握上,街道纪工委存在一些差距,监督效能不高,监督提醒存在泛化、表面化、纠结细节等情形。今年街道的接诉即办工作要打翻身仗,在与主体联动、激励大家担当作为方面,需要进一步梳理“双否”件暴露的问题症结,找准办件人履职问题点、诉求件督办切入点及与主体的协同点,下大功夫取得常态长效,这也是街道纪工委今年的调研课题方向。

调查研究不是虚工,目的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今年,在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巩固已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按照区委、区纪委关于调查研究的部署,结合教育整顿工作,街道纪工委着重在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强素质。继续实施周提示、日上报、月例会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街道和社区纪检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扛活”的能力水平,提高想问题、干事情的政治敏感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是固机制。围绕“接诉即办”每日“双否”跟踪和月度案件抽查开展常态监督;围绕基层治理痛点重点,如物业矛盾纠纷、重点项目决策等,不断健全与主体提前沟通机制。事前预警、建章立制、防范风险,从制度机制上进行预防和约束,不断提升监督促进治理的效能。

三是严震慑。配强用好社区纪检干部,发挥好和谐促进员、机关督导员等兼职力量作用,协同发挥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形成监督合力,营造既处处有约束、又为担当实干者撑腰的氛围,筑牢基层治理“防火墙”。


编辑:应晓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