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9 07:32
边角地升级为精巧的街心花园,是北京城市空间更新的一大亮点。然而两三年之后,部分改造项目对附近居民已经失去吸引力。好好的口袋公园为何被冷落?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维护不及时、管理不到位、设计不合理是部分小微空间使用率偏低,甚至重回“脏乱差”的原因。
脏乱差
垃圾成堆座椅损坏
从磁器口地铁站D口出站,一座小巧的城市“绿岛”展现在市民眼前。然而走近一瞧,记者发现原本种植着草皮的绿地已经变得光秃秃,反而是小公园的水泥砖地面上长出了一丛丛突兀的杂草。再往上看,略高的灌木丛里时不时就会冒出几个塑料袋,废旧的报纸、编织袋和枯败的树枝也一股脑地零落在茂盛的灌木丛里,显得很不协调。
刚走出地铁站,正想在口袋公园里坐下休息片刻的胡女士,发现木头座椅上布满了污渍,根本无法落座。“挺好的小花园怎么脏成这样。”胡女士抱怨道。
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口袋公园在两年前刚建好的时候可漂亮了。流线型的木制遮阳棚、高低错落的绿化景观、姹紫嫣红的花卉盆栽,让这处闲置的空地成了可供市民休憩和交往的园地。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位居民说,他很少见到环卫工人前来清洁,就连公园内的垃圾桶都被掀开了,异味飘散出来让人不想靠近。
由盛转衰的还有西单汉光百货东侧的街心花园。
破旧的座椅、掉皮的墙体、见缝插针的电动车……周五傍晚,街道上人流如织,然而记者在这里观察了1小时左右,都没看到有人肯在此停留。原来,小花园里的多张座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一些座椅的凹槽处还有污水。另一侧的竹林景观中,甚至还藏着几大包装满了垃圾的黑色塑料袋。
谁来管
公共空间公众参与
历史文化墙和景观浮雕墙原本是西单口袋公园的特色,如今,墙下却停满了电动车,想上前参观的游客挤都挤不进去。
这座曾被游客和老街坊们津津乐道的街心花园为何会变得如此萧条,甚至成了垃圾存放场地和电动车停车场?记者注意到,口袋公园旁几米远的地方,就有一片共享单车、电动车停放区域,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车辆。当记者询问起口袋公园里乱停乱放的车辆谁来管时,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里不归我们管。”
磁器口地铁站的口袋公园也是管理盲点。记者在紧挨着口袋公园的街道上遇到了一名保洁员,她告诉记者,她和同事负责清扫的范围是这条街和马路对面的街道,口袋公园谁负责她并不清楚。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侯晓蕾告诉记者,部分口袋公园只筹划了前期建设工作,但公园建成后的维护制度则没有明确,导致这些地方陷入了“没人管”的尴尬境地。
要想让口袋公园用得更久,离不开长效维护机制的建立和公众共同参与。侯晓蕾表示,公众是口袋公园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口袋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运维的全过程。她建议,相关部门要牵头组织多方力量,建立日常管理维护制度,完善巡查、督查管理制度,形成多层面、常态化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口袋公园持久良好运行。
规划好
好看更要讲究实用
“墙上痕”“树下荫”,在王府井西街旁的口袋公园里,原本被设计大师描绘出的老城风情已经大打折扣。
记者在王府井口袋公园看到,一面弯曲的墙砖样式钢板墙横贯在整个空间内,锈迹斑斑;曾用于种植花草的石墩被居民堆放在一边,上边还有矿泉水瓶、鸡蛋壳等垃圾,剩下的空间都被汽车和电动车占据了。
不远处的大纱帽胡同转角也有类似景观,只不过这里的钢板墙入口处已经被铁链封锁了起来,里边堆放着扫把等工具,市民无法进入。
“这个空间就在树荫下,要是有供游客休息的座椅就好了。”一位来王府井游玩的游客说,经过这里的人大多理解不了设计师所营造的那种阳光穿过钢板墙洒在四合院墙上的光影效果,只想乘凉休息。附近的居民也告诉记者,除了美景外,他们还需要停车空间,但曲线形的钢板墙把原来的空地割裂开了,反而不好停车。
侯晓蕾表示,环境提升要进行综合设计,使观赏性和功能性并存。如果仅把关注点放在环境美化上,忽视公众需求,则会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
“走向衰败的老口袋公园依然有再生机会。”侯晓蕾建议,这类口袋公园应当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引入多方社会力量,明确维护责任主体,探索公共服务、商业运营、综合利用等多种可能性。同时,有关部门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剩余空间的利用潜力,构成更大范围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口袋公园系统,服务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