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南文化对谈”举办 讲述沈家本与杨继盛的文化渊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姜宝君

2023-08-01 19:27 语音播报

深读

近日,沈家本故居联合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北京燕广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了“宣南文化对谈”活动。

本次“宣南文化对谈”在沈家本故居枕碧楼二楼的“枕碧书苑”举行,活动邀请了沈家本曾孙、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沈厚铎与研究宣南文化的专家、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北学研究院副秘书长孙居超,就宣南文化以及沈家本与杨继盛的文化渊源进行对谈,向读者介绍了宣南的悠久历史文化。

沈家本故居的枕碧楼及枕碧书苑

在对谈开始前,由孙居超介绍了宣南的历史。他指出,“宣南”是指北京宣武门以南的地区,“宣南”也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对此区域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千百年,这里孕育出了博大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灿烂的文化景观。

孙居超介绍宣南文化

本次对谈的主题是《沈家本与杨继盛的文化渊源》。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1550年,西部蒙古族瓦剌俺答部南侵,大将军仇鸾率军迎战,一败涂地。仇鸾请开马市,向瓦剌俺答屈辱求和。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以“十不可、五大谬”上疏。得罪仇鸾、严嵩,被贬为狄道典史。此后,杨继盛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受酷刑而不改其词。最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仅三十九岁。明穆宗即位,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赐谥号“忠愍”。

杨继盛的凛然正气受到后世士子的敬仰。沈厚铎介绍,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的先祖、浙江吴兴人沈丙莹进士及第,分配刑部。到京赴任时,暂住吴兴会馆(即现在的沈家本故居)。沈丙莹得暇拜谒了杨椒山祠,再次为杨继盛之精神所感动,作三十四联的五言古体诗:《谒杨忠愍公祠》。全诗表达了沈丙莹对杨继盛勤奋克己精神的钦佩以及对他高尚品格的敬仰。

沈厚铎讲述沈家本与杨继盛的文化渊源

沈厚铎与孙居超对谈

数十年后,沈丙莹之子沈家本任保定知府。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一月初六,直隶布政使廷雍,差人把从容城杨继盛祠庙内借来的《杨忠愍公家书墨迹手卷》送给沈家本观赏。沈家本读完后,同样为杨继盛的精神所感染,写下了《题杨忠愍家书墨迹手卷》,并题写条幅,送给了蓉城杨继盛祠堂。

沈厚铎通过娓娓道来的讲述,并辅以详尽的图片资料,令在场的听众都为之动容。孙居超说,沈丙莹沈家本父子同赞杨继盛的诗作,虽然相隔了五十余年,但两首诗的主题,都是盛赞杨继盛家国情怀与凛然正气。

“宣南文化对谈”现场

沈厚铎还介绍,沈丙莹沈家本二位先人不仅在诗中表达了对杨继盛的敬仰,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也是以杨继盛为榜样,他们的诸多行为体现出的正是诚挚的家国之爱与刚正不阿的精神。


编辑:姜宝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