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7 14:18
汛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
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在防汛的关键期,全区上下高度重视此次强降雨过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层层压实各项防汛责任,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严密的防御措施,做好核心区各项防汛工作。
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主动作为,加强分析研判,高位谋划部署,多次对防汛工作进行专题调度。区领导多次走进平房院落检查防汛工作,并到应急抢险队进行调研。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在岗位、在状态、在一线,加强巡查排险,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强降雨应对工作。
西城区总结复盘去年防汛工作,优化今年防汛方案,细化分级响应工作机制,形成1个总指挥部、5个防汛专项分指挥部、15个街道防汛指挥部、37个委办局和263个社区行政一把手为成员的“1+5+15+37+263”三级防汛指挥体系。
三级防汛指挥体系下,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靠前指挥;气象会商及时,预报预警精准,做到了提示到位;防汛办持续调度部署,防范应对准备充分;各级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各司其职,保证了工作高效;部门协同联动,提前布控,果断转移人员,确保险情及时处置。
几天来,西城区防汛指挥部内,区委区政府多次会商调度,多轮安排部署,主要职责单位区城管委、公安分局、武警三支队、消防救援支队、蓟城山水、德源兴业、环雅丽都、宣房集团、排水集团一分公司等联合值守,第一时间接收并调度处置险情。
一道道清晰明确的指令从区防汛指挥部发出,一声声果敢有力的反馈从各部门一线值守人员传回。
西城区统筹调度、绸缪未雨,全区上下一心、全面动员,各项机制高效运转,各类物资准备充分,为迎接暴雨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二字重千钧,防汛大考抓细节。西城区各单位、各街道开展精准救援及应急,聚焦重点部位,做到细节之处见真章。危旧房屋、低洼院落一户一预案16支抢险队坚守;交管部门出动1178人次,加强重点道路和下凹桥的看护;园林部门针对重点区域周边及重点线路设置专人专岗;住建部门兵分多路对工程项目开展现场和视频检查530次;环卫部门清理雨水口周边杂物8747处次……截至目前,全区共出动检查人员13490人次,车辆922车次,处理近2000件群众诉求,转移安置居民群众400余户800余人。
一串串数据背后,是一个个“红墙先锋”在暴雨中逆行奔跑的身影,是全区提前谋划、统一调度,各部门各司其职、高效运行的缩影,更是西城防汛人在防汛关键期、在暴雨中书写的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责任担当的答卷。
防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应战状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防汛的主战场,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党组织是战斗在最前沿的坚强堡垒。本轮暴雨中,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以汛为令,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第一时间对涉雨涉汛诉求进行响应,践行“红墙意识”,争当“红墙先锋”,共筑安全防线,共守西城家园。
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暴雨中,西城的党员干部们坚守岗位、担当职责,用行动诠释了初心使命,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暴雨中,洪水险情中,红墙先锋们用热血汗水书写着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核心区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一)
7月29日,一再升级的暴雨预警信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极端强降雨天气。
当晚8时,北京市开始降雨。
7月30日,全市召开视频调度会,进一步研究部署防汛和强降雨应对工作。
西城区第一时间召开防汛工作调度会——
全区上下高度重视此次强降雨过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层层压实各项防汛责任,提前组织布控,加强巡查排险,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强降雨应对工作。
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西城区始终高度重视核心区防汛工作——
今年以来,区领导多次走进平房院落检查防汛工作,并到应急抢险队进行调研。
“现在出发,先去广安门桥!”7月30日,全区防汛工作调度会后,区委书记孙硕等相关区领导直奔现场:
桥下车流量最大多少?
下凹处安排专人值守,确保出现积水及时排水;
广安门桥雨水泵站运行情况如何?
要时刻紧盯西护城河水位;
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强巡查工作,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响应并妥善处置,全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平稳。
在金融街街道民康胡同1号院内,一处屋顶瓦片掉落导致房屋漏雨,街道房管所工作人员正在现场维修处理。
区领导了解到情况后,立刻奔赴现场,走进院内,详细察看问题点位,了解房屋漏水情况。
“街道、社区要落实落细安全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做好应急处置,加强风险点位巡查,最大程度排除安全隐患。”
接下来几天,西城区防汛指挥部内,区委区政府多次会商调度,多轮安排部署,主要职责单位区城管委、公安分局、武警三支队、消防救援支队、蓟城山水、德源兴业、环雅丽都、宣房集团、排水集团一分公司等联合值守,第一时间接收并调度处置险情。
一道道清晰明确的指令从区防汛指挥部发出:
——全区各单位要紧盯城市内涝防御,围绕低洼院、地下空间、在建工地等8类606处防汛风险隐患和养老机构、学校等防汛重点部位,加强防汛抢险力量和防汛物资配备,做好大风应对准备,及时处置汛情险情。
——要及时做好人员转移安置工作,关注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精准救援、精细救灾,强化应急保障,及时优化调整各类专业抢险力量的布防,确保险情处置、搜救解困等工作及时开展。
——要严格落实“在岗、在职、在责、在状态”汛期值班值守工作要求,及时上报汛情、险情、灾情和防汛抢险救灾情况等相关信息,关注雨情、预警变化,做好响应准备,注意舆情引导,及时向社会群众发布雨情信息和安全提示。
一声声果敢有力的反馈从各部门一线值守人员传回:
4731人的防汛抢险队伍随时待命;
排水集团一分公司投入164人对西城区进行特级备勤;
抢险舟11艘、发电机106台、水泵355台等10余类防汛物资全部到位;
19类约3500余件防汛储备物资准备就绪;
30所学校作为临时避险场所、10家医疗机构作为应急救治场所立即启动;
15个街道与34家驻地宾馆签订汛期人员转移安置点协议;
10个街道建立254户547人的重点人员转移台账;
强降雨来袭,做最足的准备,方能做出最快的反应。
西城区统筹调度、绸缪未雨,全区上下一心、全面动员,各项机制高效运转,各类物资准备充分,为迎接暴雨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暴雨来袭,群众的安危冷暖始终是我们心头的第一件事。”市委书记尹力在房山区检查调度防汛工作时指出。
防汛预警发布之后,区领导多次到重点部位勘查,走进胡同查看危旧房屋、低洼院落防护举措,实地调研商讨应急预案,现场调度处置安全隐患。
“很多短板漏洞就在细节之中,要在群众的家门口找问题。”区领导要求,要抓防汛细节,开展精准救援及应急,聚焦重点部位,做到细节之处见真章。
危旧房屋、低洼院落一户一预案,专人监控,16支抢险队坚守;
交管部门出动1178人次,加强重点道路和下凹桥的看护;
园林部门针对重点区域周边及重点线路设置专人专岗;
住建部门兵分多路对工程项目开展现场和视频检查530次;
环卫部门清理雨水口周边杂物8747处次;
暴雨来袭,7月29日11时40分至8月1日1时,西城区平均降雨量228.6毫米,最大降雨量广内街道307.3毫米,最小降雨量展览路街道182.5毫米。
西城防汛工作正式迎来强降雨考验。
从接到第一个来电开始,蓟城山水集团鑫雅市政公司应急抢险班组、园林绿化公司各分公司应急抢险班组就一直在处理险情或者在奔赴现场的路上。
弯腰、捡拾、清扫……风雨中,环雅丽都公司环卫职工穿梭在各路段进行巡查,并对辖区内各易积水点位开展推水作业,一旦发现排水口周边有杂物堵塞,他们便弯下腰,清理和疏通路面积水、杂物。
区房管局安全科干部一直奔波在险情现场,与属地街道议定抢险方案,第一时间转移群众,组织开展清理抢修工作。
区商务局指导全区商超加大商品储备,保障进货量是日常的3倍,防止生活必需品短时间出现断档、脱销,做好米面粮油、蔬菜水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
各街道防汛专班电话不断,协调区房管局、房管所、抢险队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险情。
滂沱大雨中,一个个报险电话传来——
中央音乐学院内存在严重积水、并已蔓延至地下室;地下室设有配电室一间,承担着为学校、周边几家大型单位和小区供电的功能。雨水持续倒灌进配电室,不仅有漏电危险,更会导致周边企事业单位断电,造成严重影响;
大雨造成西城区广外街道广外南街几处电力设备损坏,影响周边多个社区居民供电;
大院社区小院胡同10号院中一株几十年树龄老树因为雨水浸泡发生树皮脱落,有砸房伤人风险;
百顺社区的一处防汛重点院内,一位88岁的老人因行动不便决定与保姆留在家中;
……
——“收到,立刻赶赴现场!”
蓟城山水集团鑫雅市政公司应急抢险班组赶到现场后,第一时间对中央音乐学院险情进行了排查判断,“险情原因为积水处地下管线破损,造成路面塌陷、排水不畅、雨水倒灌。暴雨持续,进行地下管线修补作业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抢险班组人员立即展开水泵抽水工作。”20余人次、2台水泵,2辆双排抢险工程车,抽水持续20多个小时后,班组的工作人员在暴雨中奋战一天一夜,终于将险情处理完毕。
在广外南街,电力部门不到半小时赶到现场,迅速开展抢修,街道和城管委负责人在现场调度指挥,交管部门和周边社区工作人员配合电力部门疏导周边车辆行人,同时街道下沉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告知居民、安抚情绪,负责疏导行人车辆。抢修进展顺利。当晚8点10分,抢修全部完成,居民家中重新亮起灯光。
金融街街道抢险人员冒着大雨将松动树皮清理完毕时,细心的街道工作人员又发现,树木高枝有折断的隐患,于是,街道城管部门负责人果断处置,将有折断压房风险的枝条及时锯除,消除安全隐患。
为了让独居老人安全转移,百顺社区党委书记李晓惠和社区工作者郭洁多次来到老人家中,查看房屋情况并劝说老人到安置酒店暂避。通过耐心细致的劝说,老人的疑虑逐渐打消。老人同意转移后,值守了一夜的李晓惠便与其他社工一起帮助老人安全转移到了酒店。 “一件心事终于放下了,虽然老人转移走了,但院里还有很多居民,这处点位一定要盯住,确保居民安全度汛。”李晓惠耐心地叮嘱着身边的同事。
依托更加细化的分级响应机制和三级防汛指挥体系,全区各相关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同步共享,险情及涉雨涉汛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区城管指挥中心每小时一次向防汛办共享12345案件,房屋漏雨、道路积滞水、树木折枝等涉汛案件1253件均解决到位。
截至目前,全区共出动检查人员13490人次,车辆922车次,处理近2000件群众诉求,转移安置居民群众400余户800余人。
一个个电话、一次次回应、一组组数据展现着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奋战防汛一线的坚定决心和战胜本轮暴雨的坚定信心。
电话声中、数据背后,是一个个“红墙先锋”在暴雨中逆行奔跑的身影,是全区提前谋划、统一调度,各部门各司其职、高效运行的缩影,更是西城防汛人在防汛关键期、在暴雨中书写的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责任担当的答卷。
(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冲在前,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作用,让人民群众感到有依靠。”
“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干部冲在第一线,筑起抵御灾害的坚固防线。”市委书记尹力在房山区检查调度防汛工作时指出。
“我是党员,我参加过多次抢险任务,我申请参加支援!”得知蓟城山水集团需紧急调配人员物资,驰援门头沟受灾地区进行路面清淤等抢险工作时,鑫雅市政公司陈迎新大声报名。去年转正入党的陈迎新,虽然是位新党员,但却是一位拥有18年市政工作经验的老同志,曾多次参与重大保障任务,他所属工作部门为常规项目部,负责工程,但听说此次驰援门头沟,主动请缨要前往一线与其他同事共同奋战。
“老焦,您得来天仙胡同一趟。”“马上到!”刚从防汛一线赶回单位的焦思强双脚已被雨水泡白,眼睛红肿,卷起的裤腿上沾着泥巴。他一边换着干衣服,一边和同事沟通着现场的情况。“本来想着睡一会儿的,现在得马上赶过去。”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是有着22年防汛经验的“老房管”,他必须坚守在一线,心里才能踏实。
什刹海街道四环胡同7号两处中介半代管的四间私房出现三面严重漏雨的问题,四环社区党委书记徐军、社区联络员于磊协同应急队员一起为危房苫盖塑料布,以最快速度解决了房屋漏雨问题。
越是雨急浪高,越见砥柱中流。
本轮暴雨中,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以汛为令,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第一时间对涉雨涉汛诉求进行响应,践行“红墙意识”,争当“红墙先锋”。
雨势正急时,一线见担当。
暴雨中,连续10天没回家的街道防汛干部侯瑞森正在办公桌前一边吃饭,一边盯着电话,确保随时接险、随时派单;
刚下火车就奔赴险情现场的园林工人徐辉处理完6处险情后,正在揉着长时间被雨水刺激得通红的眼睛;
一下午就接到100多通电话的街道防汛专干杨英安,4天时间里,协调应急力量抢修处理树木倒伏、折枝、道路积水、小区路面塌陷等大小险情130多起……
大雨滂沱中,红墙先锋逆风而行。
“月坛小哥”在工作途中,及时发现汛情及降雨引发各类环境秩序问题,并在“月坛小哥微信群”上报,相关职责部门及时认领问题并及时处置解决,形成未诉先办。
在牛街街道春风社区,老人就医结束出院回家,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提前协商车位,确保120急救车辆顺利进入小区,并在老人家楼下等候,帮老人拿行李、推车,为老人撑伞。
白纸坊街道半步桥社区组建的一支由退伍老兵、支部党员、社区志愿者、楼门长等人组成的应急志愿小分队在巡查时发现,半步桥13号院6号楼门前由于连续不断的降雨导致泥土沉降,地面出现局部塌陷。他们立即向社区值班人员汇报,并用锥筒做好安全警戒防护,对路过和进出该单元楼门的居民进行安全引导,同时将塌陷处附近的非机动车进行搬移。
全区上下汇聚成强大合力,共筑安全防线,共守西城家园。
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暴雨中,西城的党员干部们坚守岗位、担当职责,用行动诠释了初心使命,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连续强降雨导致门头沟等地发生洪水险情,8月1日,西城区紧急调派蓟城山水、环雅丽都和鑫宣市政等企业组织专业作业人员、专业车辆、大型器械,半小时集结完毕,分批次火速驰援门头沟区开展道路清淤清障等救援工作。
门头沟新桥大街附近,在遭遇洪水漫灌后布满淤泥,树枝和垃圾杂物也交错缠绕其中。蓟城山水集团应急班组成员兵分两路,先利用工程车、渣土车等车辆清理淤泥和垃圾,作业车辆不能触及的地方,就用铲子片刻不停往外挖。
下午4时许,第一支队伍在新桥大街南口清淤完毕,又赶赴门头沟区医院附近清淤。“刚到医院,便发现一辆接患者转院的救护车进退不得,唯一尚存的通道被后方就诊车辆堵得严严实实,其他方向道路也被淤泥垃圾堵死,严重影响受灾人员抢救。”应急班组组长、鑫雅市政公司养护部副部长穆冬雪说,班组人员立刻拿起工具,以冲刺速度铲除路侧淤泥。20分钟左右,一条“生命线”被成功清理出来,人群中不约而同响起掌声,救护车顺利载着病人鸣笛而去。
支援在继续,西城的“红墙先锋”们正陆续前往,以“逆行者”姿态迎战风雨。
8月2日凌晨4时30分,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出动40余人,携带水域救援装备徒步60公里挺进门头沟区的韭园村、东石古岩村、东马各庄、西马各庄、桥耳涧村、南岗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等十多个村落开展救援。
在东石古岩村,一名老人腿部骨折并有高烧症状,消防指战员利用救援担架,徒步8公里交替护送,成功将老人转移至医院进行救治。
从凌晨4时30分出动到23时30分最后一批被困群众被转移至安全位置,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全体参战指战员成功转移被困群众30余人,抢救危重病人5人。
从红墙边到院墙边,毅然奔赴见证兄弟区之间守望相助。
8月3日中午,西城区“红墙先锋”救援小分队迅速成立驰援兄弟区,30名基层干部集结,赶往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抢险救灾,并在救灾现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重温入党誓词,他们声音嘹亮,铿锵有力;
除淤泥、清垃圾、疏沟渠,他们一马当先,挥汗如雨。
参与此次救援行动的30名干部平均年龄32岁,年龄最小的干部24岁。这些干部由西城区委组织部、各街道工委共同选派,主要由年富力强、敢于担当、熟悉基层情况、应急处突经验丰富的优秀年轻干部组成,他们分为五组,分别去不同的受灾地救灾。
来自牛街街道的姜冲说,清淤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想到能为灾区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便又充满干劲。
来自新街口街道的殷正阳则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帮助居民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一步宣传防灾减灾工作,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更多努力。
椿树街道杨振寰说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到兄弟区后,我们迅速投入到淤泥清理、河道疏通、路面清洁等各项工作中去,尽快消除灾情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影响,将西城区的温暖、温情、温心送到门头沟灾区群众身边。
急灾区群众所急,想灾区群众所想。
西城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支援一线救援。
西城区红十字会第一时间主动联系门头沟区红十字会,得知受灾群众急需饮用水的消息后,全会紧急动员、筹集矿泉水。8月1日17:00,西城区红十字会共筹集矿泉水2000箱,装车运往门头沟灾区。
区属国企华天集团向区城市管理委捐赠价值20余万元物资、用于解决驰援门头沟区救援一线人员就餐问题;向北京蓝天救援队总部捐赠价值20余万元物资,用于门头沟区、房山区等抗汛应急救援一线。两批抗汛物资价值共计40余万元。
8月4日,区发展改革委联合区商务局紧急调配救灾物资资源,筹集了包括药品、食品、衣服、防蚊用品在内的受灾群众及一线抢险救灾工作人员最迫切需要的物资,并于下午4点送达门头沟。救灾物资包括火腿肠十万根、自热饭五万盒、蚊香五千盒、花露水五千瓶、痱子粉五千盒、服装五千套、药品近一万八千盒,共计近300万元。全部物资分三批运送,首批物资已运达;第二、三批部分物资也已于上周末运达门头沟。
同舟共济方见兄弟情谊!
西城区将与门头沟区携手并进,共渡难关!
暴雨中,洪水险情中,红墙先锋们用热血汗水书写着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核心区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本轮暴雨已经过去,但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让我们每个人都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避险能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形势考虑得更严峻一些,决不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与麻痹大意,不断提升预案推演、快速反应、高效动员的能力,在跑出“解决涉雨涉汛诉求”西城速度同时,不断提升汛期快速高效应对的“西城效率”,全力以赴共同筑牢核心区、红墙边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