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开启准妈妈的“美好生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8-08 17:11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自古以来,分娩的疼痛对女性来说就是备受煎熬的挑战,它虽然是一种生理性疼痛,但是程度却是所有疼痛里的最高级,很多人形容“犹如到鬼门关走了一遭”。分娩时的疼痛、焦虑和恐惧还可能造成产程延长、剖宫产率增高,威胁母婴安全与健康。缓解产程疼痛是每个产妇以及产科医生的愿望。

安全有效,备受关注

经过了60余年的探索,2001年,北大医院正式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服务,采用椎管内麻醉方法,并配合应用电子自控镇痛泵,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对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产力影响很小。医生们发现,椎管内给药,进入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非常低,更难以进入胎儿体内;椎管内给药主要阻滞疼痛神经的感觉,却不造成运动神经的麻木,让产妇分娩可以自主用力,却不感到疼痛,称为“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分娩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一再被验证,也受到了广大孕产妇的欢迎。

分娩镇痛的顺利开展,必须由麻醉科、产科、助产士和新生儿科等多方面通力合作。麻醉科大夫是药物镇痛的实施者;产科医生要先行评价产妇是否能自然分娩;镇痛后孕妇进产房,助产士要进行严格观察,遇到突发情况及时呼叫麻醉大夫、新生儿科来协助解决,以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经过实践改良,北大医院形成了成熟有效的分娩镇痛服务模式:麻醉医生24小时值守,从产妇进入产程开始,产科护士呼叫麻醉医生为产妇施行分娩镇痛,应用硬膜外穿刺给予负荷药量后,除了在产房监护记录30分钟,之后麻醉医生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接收镇痛泵的运行记录,实时了解产妇的用药信息。

产科分娩信息管理

示范引领,推广普及

随着医学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人性化、舒适化水平持续提升。在麻醉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人们对于无痛分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同时也看出,目前无痛分娩的普及度还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积极带动全国分娩镇痛的开展,北大医院从2002年开始,开办了全国分娩镇痛学习班,讲授技术,分享经验。二十年来开办了100多期,培养大批分娩镇痛技术人才,包括麻醉科、妇产科医生和助产士,还建立联系,切实答疑解惑,支持帮助学员回到各自医院积极开展分娩镇痛的工作。

2018年,麻醉科主抓分娩镇痛工作的曲元主任医师和妇产科尹玲主任医师发起了无痛分娩基层宣传推广和技术培训活动,由北大医院麻醉科和妇产科组成的专家团队到基层医院授课、推广管理经验,让更偏远地区的孕产妇都能有机会享受高质量的分娩镇痛。至今已走过十省22站,参训医疗机构600余家,现场培训技术人员7000余名,已被纳入国家卫健委“一带一路”基层人才培养计划。201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成为国家产科麻醉和分娩镇痛优秀基地。

 

多年来,北大医院的经验表明,分娩镇痛不仅可以减少产妇身体和精神的损伤、降低新生儿早期死亡率,还可以增加顺产几率。而且,麻醉科在学科带头人王东信教授的带领下,做了大量前瞻和回顾研究,回答了分娩镇痛对于母儿远期健康影响的问题。团队发现,分娩镇痛可降低产后抑郁,这一结果发表在麻醉学顶级医学期刊《Anesthesia and Analgesia》,进一步的随访发现,其影响可能延续到产后2年,这一成果首次让世界学者关注到产后抑郁这一公共卫生问题。另外,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分娩镇痛并不影响2岁儿童的认知功能发育。

相信随着分娩镇痛技术日臻完善,管理理念和服务举措更趋人性化,越来越多的产妇将享受到分娩镇痛服务。呵护母婴健康,践行医者仁心,祝福每一位待产妈妈和每一位初生宝宝,平安顺利,健康幸福!

 


编辑:田晶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