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倡“医防融合” 推动中老年健康高质量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8-22 18:05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进入
健康
看更多
+ 订阅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群免疫力较低、抵抗力较弱,是感染性疾病“易感”和“易重”的高危人群,给我国的公共卫生、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多重挑战。

近日,为积极响应国家健康老龄化号召,“医防融合,预防先行——推动中老年健康高质量发展”系列节目在京落地。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新全、丰台区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贾问樱、东城区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憨广伶、通州区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平学慧先后分享了老龄化疾病管理的前沿理念和创新经验,并就如何预防中老年常见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推动中老年疾病管理关口前移与提升疫苗接种意识等内容展开讨论。

北京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未病先防”保障中老年健康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超大城市的北京,其老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加深。据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20%,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和免疫系统的弱化,在基础疾病之外,中老年人罹患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疾病痊愈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给中老年人的疾病管理和预后都带来了不便。

除了健康层面的影响,老龄化加剧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老龄化带来的疾病影响不仅导致老年个体活动能力的降低,增加了家庭的看护成本和医疗支出,此外中老年人慢性病、感染性疾病的增多,还会加大社会在医保和财政方面的支出,给社会医疗机构的承载量带来挑战。

然而,与严峻的老龄化现实相比,中老年人仍然存在着健康教育不足、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等难点痛点,以致疾病预防与成人疫苗接种意识的缺乏,基层中老年健康管理如履薄冰。

“关口前移、医防融合”作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亟需强化全过程健康,提升预防意识,从源头上缓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近年来,多项政府文件均明确强调要通过“预防为主、医防结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疗等服务,潜移默化中让“未病先防”的理念深入人心,有针对性地避免疾病给中老年个体及家庭带来的困扰,从而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推行健康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必然要求。国家有义务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的优质健康服务,来保障健康权这一老年人的基本人权。此外,几位主任在采访中也提到,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为其提供养老、预防、医疗、康复、照料、环境等方面的支持服务,通过预防疾病来促进老年人健康,这将极大地减轻政府和社会的压力。

社区共建“医防融合”,为基层老龄化健康蓄能

医防融合一直是我国深化医改的一个重要线索,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多年来,国家在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上下足了功夫。“离群众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群众的“健康守门员”,不断蓄能老龄化健康,在强化社区中心建设、提升基层群众疾病预防意识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让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愿意在社区体验医疗服务。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适老化”服务需求也在逐渐增长。朝阳区和平街社区在“适老化”方面进行了诸多改善,张新全介绍,不少中老年人不擅长使用机器,对挂号、缴费等流程一窍不通,朝阳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安排专人在相关窗口和机器旁为居民提供指导;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让专人引导就诊和取药;此外,朝阳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家庭医生签约为中心,涵盖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中医医师、口腔科医师、药师等,依托与中日友好医院紧密的医联体合作,让社区内的中老年居民可以随时接受到最优质的治疗和帮助。“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帮助了社区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以及医疗卫生资源的下沉,让中老年人享受到更便捷、快速、贴心的帮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慢病管理的主战场,优质的服务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探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医、教、研综合能力的职业发展模式,吸引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医疗服务重心和资源下沉。贾问樱介绍,丰台区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基层医师“全+专”能力的全面提高,并通过专家“引进来”的方式形成稳定的带教模式。“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将北京多家三甲医院的优势专科专家请到我们中心来,目前已经有14位专家,既解决了居民‘家门口’的健康问题和健康诉求,更提升了中心人才的自身实力,为提升基层民众健康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推进全民健康的“螺丝钉”,在强化基层医、管、防等多个方面的同时,还应牢牢把握“健康教育”这个抓手。憨广伶介绍,东城区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夯实健康教育基础,在中心开展健康大讲堂、健康促进活动、义诊咨询服务的同时,深入社区和辖区单位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宣讲,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在辖区设点宣传疫苗接种政策和科普知识,为居民排忧解惑,并指导有意愿接种的居民进行预约接种,引导居民树立“接种成人疫苗、建立免疫屏障”的正确认知。作为社区的领头人,她体会到“班者思想”在基层“医防融合”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观念的转变更新能带领中心做好布局和进步。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建设,为居民优化治疗策略,持续加强对重点慢性疾病的防治能力,做好居民健康管理。”

作为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到潞城社区医院就诊的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此通州区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老年健康服务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力求细致入微,让居民安心。平学慧提到,在满足社区居民健康管理需求方面,中心背靠大型医疗机构,发挥医联体专科优势,为辖区内的老年居民开设各色慢病诊疗、慢病筛查门诊、老年人体检进社区、为行动不变患者提供居家健康服务等帮助,极大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就医获得感;中心还以老年规范化管理与老年友善医院建设为契机,围绕老年就医安全为核心做了一系列环境与设施优化改造,极大地保护老年人的就医安全,让他们放心将健康管理交给我们。”

推动疾病管理关口前移、医防融合及疫苗接种意识的提升,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手段。未来,各社区也将继续发展老龄健康服务项目,着力探索适老化、爱老化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健康服务,力求提升基层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筑稳“健康中国”。

 


编辑:汪盈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