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 17:03
在2023成都车展上,理想汽车携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全系产品阵容亮相,发布“双能战略”最新进展与布局规划,并宣布搭载“双能战略”技术成果的家庭科技旗舰——理想MEGA将于今年12月正式发布,明年2月开启交付。此外,理想汽车宣布了通勤NOA的推送计划,9月推送首批10座城市,年内推送全国100座城市。发布会后,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理想汽车纯电产品负责人李昕旸、理想汽车智能驾驶产品负责人赵哲伦在现场接受了媒体的采访。通过采访获悉,理想未来将以“12分钟充电500公里”作为补能效率的目标,当下专注于高速公路充电网络的布局,到今年年底将完成300家充电站,并在明年春节前拉通一批返乡路线。
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 刘杰
Q:理想汽车销量很好,大家觉得最大的原因是理想特别能够把握客户需求。现在理想也要做电动车型了,你们将着重满足哪些用户需求,如何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理想汽车:首先是服务家庭用户这一点不会变,所以大家见到的这些围绕着家庭用户的亮点和价值点,我们会去继承、继续发扬光大。从“双能战略”展开,在电能方面,增程和纯电解决的问题都是大规模替代燃油车;增程方面,已经很深入人心的是城市用电、高速发电、露营放电。经过2-3年的研发之后,我们开始能够用纯电去真正解决家庭用户的问题。
第一,如果没有出现800V的高电压平台、充电桩以及电池的整体优化,如果达不到5C的充电功率,本质上我们认为原来纯电车跑长途城际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第二,围绕家庭需求来说,纯电车型有可能还会给我们带来额外的或者是新一轮的优势。虽然我们的增程车型理想L系列,已经围绕家庭需求将内部空间做到极致,但是我们会发现,因为L系列有增程器结构,所以它依然是SUV形态。但是纯电车型的空间就不会受到这个限制,所以大家会看到一些全新的形态以及真正为家庭打造的,更加极致的内部空间,所以这个其实是给了我们第二轮机会。
第三,理想推出的纯电产品在AI智能方面也必须是绝对领先的,在智能方面,增程电动平台和高压纯电平台都是通用的。无论是今天宣布的城市NOA,以及智能座舱方面的Mind GPT大模型的引入,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有最大的数据量、最大的用户量,去尽快迭代我们的AI能力,包括产品能力,为了在电能和智能方面都有最好的体验。
Q:在使用纯电车的过程中,会有两个比较大的顾虑。第一个是经常黑屏;第二个是在电动车的碰撞事故中,车辆容易起火且难以扑灭,理想在这方面会怎么做?
理想汽车:首先,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特别关注安全,这是我们的底线或红线。因为对于一个围绕家庭的品牌来讲,安全问题是毁灭性的,所以从理想ONE到L系列,大家会发现我们一直尽量能够将整车碰撞安全做到极致。如果之前大家有看过底盘的结构,会发现包括前部的防撞、侧部的防撞,尾部的防追尾,还有A柱的强度,其实我们都是将安全性能考虑在内的。
其次,对于纯电产品来说,电池的技术也在持续提升,随着新一代麒麟架构电池或者800V架构电池的推出,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冒烟不起火”的情况。
所以,我们认为接下来在安全性上,首先对于我们的纯电产品,安全性一定是要求更高的、更极致的。另外一方面,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给到我们去真正从底层解决行业顾虑和消费者顾虑的机会。
Q:上海车展时,理想公布的信息是10分钟充电400公里,现在是12分钟充电500公里。4C麒麟电池和5C麒麟电池做了哪些改变?最近宁德时代也提到有建充电站的计划,理想汽车和宁德时代会在充电站方面有合作吗?
理想汽车:首先有一点很关键,我们一直强调的是5C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整车高压平台、用电器、电池以及充电网络的布局。其实我们从4C到5C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对电池的优化,让它能够在更快的充电速率下发热更少且安全,我们现在的发热量比很多2C电池还低。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充电桩、软件和硬件都有一定的升级,其实是这三个方面叠加在一起构成了5C体系,从10分钟充电400公里到12分钟充电500公里。
从纯需求的角度出发,我们的目标是大规模替代燃油车。经过调查发现,当用户能够保证每行驶四五百公里进入到服务区,停留10分钟左右之后就能继续走到下一站,而不是每进入一个服务区都要排队等待。所以回归到用户的需求,我们认为12分钟充电500公里是一个新目标。
我们和宁德时代联合开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大家会看到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挂着麒麟标志或者使用叫麒麟名字的电池,但是不同企业最终的电池的充电能力,或者说它的极限功率还是有差异的。
除了功率提升之外,如果要维持500kW以上的超充功率,很关键的一点还有温升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电芯本身,还包含热管理、电池电芯内阻的控制等技术。大家知道电阻越大发热越高。如果这方面没有做好,电池短时间内可能可以达到500kW,但是只要电池温升,数值会马上下降,从而不能达到12分钟充电500公里的水平。我们很坚持这一点,因为对于普通燃油车来说,加一箱油开500公里很正常,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做到这一点,让家庭用户觉得纯电车与燃油车、增程车的驾驶体验差距不大。
关于宁德时代布设充电桩的问题,他们刚刚宣布,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探讨和合作。当然,我们接下来也会与他们沟通他们的具体计划。
A:最近,奔驰宣布了他们的480kW充电桩的计划,他们会先行在北上广深布局,请问理想如何去看待今年更多的车企投入到充电网络布局中来?
理想汽车:关于场站的建设,我们本月月底会有50座左右的超级充电站正式开业,已经全部建设完成,这个数字可能会受到供电的影响有所浮动。到国庆前,会有100座超级充电站,年底会开放300座超级充电站。同时我们内部有一个节点,我们希望在春节前能够拉通一些主要的的返乡线路,让大家从大城市回老家过年,都能够使用理想超级充电站,目前来说,整体是比较顺利的。
有很多企业开始充电网络布局,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并不一定都是竞争的关系。举一个例子,理想现阶段还没有布设城市充电站,但是我们用互联互通的方式连接了很多品牌的充电站,为理想的用户服务。
目前,我们专注在高速公路的通行上,所以今天理想车主在城市充电,可以使用家充桩,也可以使用互联互通的其他品牌接入的充电桩,这没有任何影响,用户满意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是这样来看待竞争问题的。
Q:超充站布局在春节前要拉通一些春运线路,这个“拉通”具体指什么?是指隔一定公里数会布站还是怎么样?有具体的标准吗?
理想汽车:理想汽车现在的高速超充站的布局逻辑是两站之间大概间隔200-250公里左右,我们一般都是双向布局。因为MEGA到明年2月份才开启交付,到春节时,我们真正的5C超充产品也会比较少,所以届时我们还是会主要服务于增程车主,但是到那时,5C超充站也需要布局,因为纯电产品马上开始交付了。
所以主要的是几个跨城,甚至核心跨省的高速是我们需要打通的,比如像北京到河北、河南,因为从北京回河北、河南过年的人太多了;上海到江浙、安徽;广州到江西、湖南;所以春节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节点,能够把几个跨省的、回家过年的路线能够打通。
Q:在充电网络的建设过程中,理想汽车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怎么去解决的?
理想汽车:在这个过程中的确有困难,但是基本上都在我们的预料范围之内,因为我们从开始就做好了比较困难的准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从规划层面来讲,其实做高速超充站的布局并不是单纯的开一站记个数就可以的,我们要关注这个超充站对于用户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在用户常用的高速出行路线上。
首先,我认为规划挺重要的,而且对于我们第一次自建场站来说,规划是一个新课题,所以我们一方面在研究目前用户常用的高速公路路线,另一方面也在看现在其他的电动车主的高速公路常用路线。开一个站必须对用户有价值,所以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我们也是通过规划能力来解决的。
第二,在高速充电站的建设中牵涉的相关单位还是比较多的,这其中有电相关的,有土地相关的,还有各地主管单位、安全单位等等。与各个单位协调沟通也是我们现在各地网络拓展团队最重要的任务,这些团队驻在地方,所以我们主要是通过这些地方的地面团队去解决当地的沟通协作。
我认为真正的压力还没到来,我们得准备好面对运营的问题。我们现在的站还很少,实际上我们还没有真正遇到所谓的高峰大客流情况。高峰大客流的情况的第一个挑战是“十一”假期,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但要一关一关去过,因为在高速场站包括充电补能领域理想汽车还是一个“新手”,但我们会尽量用更短的时间去解决问题,用更快的速度去成长,这是我们这方面需要做的。
Q:有消息称理想于6月在北京上海开启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智能辅助驾驶测试,想问一下关于这个测试结果有没有更多内容可以分享?
理想汽车:6月底我们推送了北京和上海两批早鸟用户,第一批是公开层面的媒体试驾,另外一批是内部相对封闭的用户测试。NOA功能目前还处在一个早期阶段,所以前期在筛选用户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对这个功能熟悉程度更高,包容度也更高的用户,因为NOA功能在早期的阶段还是比较遵循传统积累曲线,早期使用者有他们明显的特征。
这批用户也确实给我们很大帮助,截至目前,早鸟用户的日均峰值使用时长超过50分钟,占到城市驾驶时长的90%以上,用户最高单日城市NOA里程超过86公里,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值。我们下一步也会慢慢将早鸟用户的范围进行人群和城市的扩散,去给更多的用户使用。
其实这套推广逻辑特斯拉是成功验证过的,他们北美运营FSD的扩散也是遵循“早鸟”的原则,在早期阶段,也是在较小的用户规模和日常的线路中去使用,慢慢的从几千人扩散到上万人,到目前的几十万人规模。
Q:MEGA有没有最新的信息可以透露?
理想汽车:MEGA已经进入了测试验证、收尾阶段,总体进展非常顺利。北京工厂最近开始了生产,第一批试制车已经下线。在准备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对MEGA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计划在十二月份发布,明年一月份展车试驾车进店,明年二月份开始正式交付。我们非常看好这款产品,它将成为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产品,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车身形式,打破高端纯电动车无法成为爆品的传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