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7 14:52
9月6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下线。作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这一速度再次刷新纪录:第一次完成 “100万辆” 目标,上海工厂用了33个月;而这次从“100万”到“200万”,只用了13个月。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破土动工,同年12月30日就完成了Model 3的首批交付,“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创造了中国速度奇迹。而中国引入这条“最强鲶鱼”的用意也非常清晰,希望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新能源汽车向大众普及以及本土整条产业链发展。
三年后,这条“最强鲶鱼”一定程度带动国内新能源市场和车企的崛起。调研机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在一线城市渗透率已接近50%,比亚迪、广汽埃安、蔚来、理想等一批国内车企借势新能源强势突围,部分产品打入40万元乃至更高售价区间,与BBA等传统外国高端品牌争抢市场。今年上半年,多家国内车企纷纷开启出海步伐,中国乘用车出口量借势跃居世界首位。
在整体新能源市场向好大背景下,特斯拉在国内建厂所带来的本土化红利也不断显现。时逢200万辆新车下线节点,特斯拉交出了一份本土化答卷。进驻上海后,特斯拉有效带动了上海和周边地区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升级创新。目前,上海超级工厂的产业链本土化率已超过95%,工厂团队人员99.99%都是中国员工。
同时,该工厂在上海、苏州、宁波、南通等长三角地区已建立起特斯拉“4小时朋友圈” ,覆盖了电池、车载芯片、自动驾驶系统、乘用车内饰、精密加工等新能源车零部件的全生态链,助力了遍布全国各地的数百家供应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本土化战略还包括人才培养。特斯拉方面表示,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参与国家产教融合试点项目,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新型学徒项目等方式多渠道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全方位融合。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在中国已累计组建20个校企合作班,定向培养670名学员,新型学徒项目参与学员超过900名,近150人通过成人高考考入合作院校成人本科,完成学业并表现优秀者还将享受专门奖学金。
图片来源: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