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丨延庆区纪检监察干部先进事迹展播
延庆纪检监察

2023-09-11 14:34

清风北京

榜样,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榜样,是一种有型的楷模;榜样,是一个时代前进的需要。延庆区纪委监委近期举办“我身边的榜样”主题宣讲会。

深耕在巡察一线的“侦察兵团”

第七支部 王昕冉 宣讲题目《深耕在巡察一线的“侦察兵团”》

有人这样形容巡察工作。巡察工作是“特殊”的战场,没有硝烟,但却充满诱惑,没有铁丝网,却布满人情网,我觉得这个比喻甚是贴切,回顾巡察工作开展这些年,由全区各单位抽调了数百名精英骨干,组成了巡察的“侦察兵团”,今天我想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

一、他们是政治坚定的“巡察标兵”

如何从一个医疗技术人员转变一名优秀的巡察干部,这是第四巡察组郭伟参加巡察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他深知两者工作差别很大,凭借以前的工作经验很难胜任巡察工作岗位,唯有加强学习,才能胜任。通过参加集体培训,自学组内现有的所有工具书,深入研究思考,明白巡察工作是以问题为导向,发挥以巡促改的利剑作用,参与深入谈话了解数十人,翻阅历史资料数十份,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抽丝剥茧,理清问题线索,梳理某单位多年合同未清理的历史遗留问题,撰写完成近万字专项报告。

还有同组的魏源,为尽快熟悉巡察业务,学习笔记记了满满一本。为精准发现问题、完成高质量的巡察工作报告,她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假期加班泡在被巡单位。

他们并不是个例,而是和许许多多巡察工作人员一样,都在巡察岗位上完成属于自己的蜕变。成为巡察干部之初,面对新的挑战,他们努力进入角色,现在他们作为联络员、作为报告撰写人、作为信访工作人员、作为财务人员、作为公车管理员、作为信息系统管理员等等,他们身兼多职。通过实践历练,他们逐渐理解并热爱上巡察事业,一步步、一批批成长为一名政治坚定的“巡察标兵”。

二、他们是巡察工作的“行家里手”

2022年7月到10月在旧县,何卫成组长和李树华副组长所在的巡察组,对白河堡、西龙湾等多个村庄开展美丽乡村专项巡察。他们查看了数百盏太阳能路灯,抽查了近百户的户厕改造和阳光浴室,顶着三十六七度的高温丈量村庄路面,用心倾听每一位上访者的心声,他们说“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美丽乡村带来的获得感”,他们说“要让偷工减料无处遁藏”,他们说“让阳光浴室能够真正沐浴寻常百姓”,他们说“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够感受到巡察的力度和党的温暖”。

他们的辛苦不会白费、汗水不会白流。就是因为有一个个这样的他们,一支支这样的巡察队伍,才能在三个月时间里对诸多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巡察。

三、他们是爱岗敬业的“模范表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离退休只剩6个多月时,刘合荣组长,继续受命出征,投身区委第三轮巡察中,面对任务艰巨的巡察工作,她始终忘我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尽到最后一份责。

然而,意外却在这时候发生了,组内多名成员或家中亲人生病,或自己身体不适,或工作繁忙无法抽身,但是在这些事情面前,他们都把巡察工作排在首位。有的下班后再去照顾亲人,有的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在培训时工学两不误……就是每个人的心中的这份责任,支撑着第六巡察组最终如期高质量完成了巡察任务。

最后我还想夸一夸我们自己。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巡察中,巡察办主任刘永强作为巡察组长带队出征,白天驻在被巡察单位巡察,晚上处理其他工作。巡察办的5个人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践行着“统筹协调、指导督导、服务保障”十二字工作方针。

其实我所看到的,和我所叙述的只是冰山一角。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批巡察干部,他们以老带新、薪火相传,让年轻干部们在巡察岗位上得到了锻炼提升,更让巡察这个“侦察兵团”始终焕发生机,始终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奋勇前行。

规范履职尽责

践行使命担当

第四支部 赵炳圳 宣讲题目《规范履职尽责 践行使命担当》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深耕纪检监察工作、默默无私奉献的纪检监察干部——黄坚翔。谈起黄坚翔同志,你可能听说过他获得过的数次荣誉,也可能听说过他的丰富工作经历,但这些只是黄坚翔同志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我心里黄坚翔同志要更厉害,付出的也更多。

记得我刚到纪委的时候和黄坚翔一起出外勤,在车上黄坚翔和我聊起了后续工作的开展,聊天过程中黄坚翔突然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一定要好好工作,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律铁军不是一句口号,它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案管室工作的时间久了,我发现案管室的工作节奏一直很稳定——稳定的忙,工作节奏不可控性很强。白天我们除了要完成本部门的常规工作,还需要完成其他部门以及上级部门交给我们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要静下心来写材料只能等到晚上和周末。但让我敬佩的是,即使黄坚翔肩负着再多的工作和任务,每次只要有人来咨询,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并耐心解答。有时他甚至会主动“揽活”,上报市纪委的各类材料,他都会校对一遍,看是否存在错误。同事们也知道黄坚翔写作能力强,是单位的“笔杆子”,重要的汇报材料也会让他帮忙把一下关,他每次都毫不吝啬地花费休息时间来逐句修改调整。

当然,黄坚翔也经常和我们说公文写作能力对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性,他也会给我们分配力所能力的写作任务,从四五百字的信息,到两三千字的传达材料,再到七八千字的调研分析和工作总结,黄坚翔总是有意识地帮助我们熟悉不同文稿的写作方式,提升我们的公文写作能力。慢慢地,我们发现公文写作似乎并不可怕,我们新同志也越来越敢写,越来越会写。

黄坚翔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成为了部门负责人,当然,他也变得更加忙碌了,每天像个陀螺一样,从早转到晚。开会、找领导汇报的时间越来越多,经常一开会就是一整天,白天干不完的活只能晚上加班干。好几次黄坚翔都觉得工作进度慢,着急上火得了咽炎,嗓子沙哑的几乎说不出话,但他依然带病上岗,晚上下班了我们都劝他早点回去休息,他却用沙哑的声音说:“没事,这点小病不碍事”,旋即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有时我甚至想:黄坚翔天天加班,周末也很少回家,难道是因为不想回家?很快一件事让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一个早上,黄坚翔开心的给我们看他给妻子准备的生日礼物,说晚上下班给妻子一个惊喜,可是那天下午突然来了一个急活儿,下班后我听到黄坚翔给妻子打电话说:“单位突然有点急事,我一时半会走不开,你们先吃吧,别等我了,我忙完就回去,先挂了。”随即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可能大家和我有一样的疑问,那就是黄坚翔没日没夜的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对得起每个月到手的工资?还是为了获得更多荣誉来得到职务上的晋升?通过与黄坚翔一年半的相处,我找到了答案。工作以来,黄坚翔和我们说过最多话永远是“这个调研分析你来挑战一下,写完后发给我,我们再一起改”,又或者在周五下班时对我们说“马上周末了,你们该回家回家,把周一给领导报的材料发给我,我先看看”,接着一份又一份高质量的报告便完成了。黄坚翔正是以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的方式为我们的工作托底,也保证了我室工作的高质高效,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和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编辑:应晓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