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赏鱼种质资源 “通州产”占据“半壁江山”
2023-09-12 10:5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位于大会4号展厅内的水产种业成果展示区中,摇曳生姿的各类金鱼吸引了参会人员的目光,展示区内的北京观赏鱼种质资源大部分都是“通州产”,可谓占据了整个展示区的“半壁江山”。

展示缸内畅游的两种草金鱼品种正翩翩起舞,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种业休闲科科长何川介绍,这里展示的两个品种分别为扇尾草金鱼和丹顶草金鱼,都是近两年观赏鱼种业新成果。何川说,“扇尾草金鱼通过不断选育、种质提纯、培育出了尾鳍像扇子一样的侧视草种观赏鱼,这个突破使名不见经传的观赏鱼草根家族由十几元一斤变到了几十元一条,是一个价值的巨大飞跃,为生产者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比扇尾草金鱼个头稍大、头顶顶着“小红帽”的则是丹顶草金鱼。“这种金鱼是在红白草金鱼中不断筛选培育,经过5—6代定向培养,逐渐把红色固定在金鱼头顶部,取鸿运当头的吉祥寓意,一经问世就受到市场的青睐。”何川表示。

图片

展区内,身披水墨画的中国彩鲤正优雅游动。当天的展示品种中,共包括红白彩鲤、脸谱三色彩鲤、墨底三色彩鲤、九文龙彩鲤四个品种,可以说全部为中国彩鲤的“顶尖选手”。何川介绍,中国彩鲤是通州养殖业者经过十几年的杂交选育,而培育出的体表没有鳞片、全身花纹丰富艳丽的侧视观赏鲤鱼。更为难得的是,这个品种的出现破解了我国观赏锦鲤种质资源“卡脖子”的问题,也改变了大家传统的鉴赏方式。“以前锦鲤要求俯视观赏,对养殖环境要求高。通州业者培育的中国彩鲤,不仅可俯视,还可以在水族箱中侧视观赏,极大的提高了观赏的体验感,也满足了大多数家庭的市场需求。”

图片

2021年4月26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与故宫博物院合作,首次尝试在故宫内的金水河与御花园水池中放入观赏鱼。作为首批“入住”金水河的中国彩鲤,也成为紫禁城中景观新亮点。今年4月,中国彩鲤有幸进入到钓鱼台国宾馆万柳堂前的水域中。“工作人员都特别高兴,今年在钓鱼台中有了我们自己培育的中国彩鲤后,除了为水域增加了靓丽色彩,也增加了文化自信,现在大家都会自豪地向国内、国际友人介绍,这是北京培育的中国彩鲤。”何川说,目前通州养殖业者还向河北、天津、河南等地提供优质的中国彩鲤种苗,让更多的养殖户受益。

紧临中国彩鲤展示缸的,是来自永乐店镇小务村的国家级观赏鱼良种场培育的自产锦鲤。现场展示的锦鲤品种包括红白、墨底地三色和秋翠三个品种。何川骄傲地说:“我们现在通过水产工作者的精心培育,严格筛选,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锦鲤种质资源,能够满足北京地区苗种需求,并且辐射到天津、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区,全市每年生产的锦鲤苗种可以多达四到五亿尾。”

图片

通州区观赏鱼水产种质资源为啥如此丰富?

何川介绍道,通州区观赏鱼养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目前区内有观赏鱼养殖户300多家,品质逐年提高,亩效益从原来的1.17万元上升到了现在的1.78万元。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通州区在观赏鱼文化发掘与品种保护等方面也不断破圈。2021年,通州区建立了两家北京市级宫廷金鱼保种场,目前还有三家锦鲤良种场在积极申报之中。何川说:“通州区不仅是北京市观赏鱼的发祥地之一,在农业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田兆玉 黄漠 王倚剑

摄影:常鸣

编辑:詹一


作者:

副中心之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