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如何回归中国?与毛主席、周总理这次出访有关
CCTV国家记忆

2023-09-15 14:14

时事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一场对中国东北蓄谋已久的入侵行动开始了,中华民族进入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时期。

中国东北有着丰富的资源,自1904年日俄战争起,日本所需的战争资源几乎全部从中国掠得。

这是当时日本新光社出版的《满洲帝国大观》,里面详细记载了东北各地的资源情况。

日本侵略者妄想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的军事基地和物资后援地,为接下来的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铁路,就成了他们运送物资和兵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哈尔滨是华洋杂处的国际市场,更是中东铁路的枢纽。只有拿下哈尔滨,日本的侵略扩张计划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因此,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成为日军的重要进攻目标。

1932年的新年在血雨腥风中到来,此时的哈尔滨已成了一座孤城。东北军第24旅旅长兼依兰镇守使李杜率军赶赴哈尔滨,联合各义勇军成立吉林自卫军,并通电抗日。

虽然在哈尔滨保卫战中,东北人民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日军进攻,但由于力量差距过大,1932年2月5日,哈尔滨失守。

哈尔滨的沦陷标志着在东北三省的抗日政权和东北军的瓦解,以东北军为主体的抵抗活动趋于消沉,代之而起的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铁路沿线的抗日斗争。

1932年4月,在哈尔滨地区作宣传工作的赵尚志获悉日军第二师团的军列将从成高子车站通过的计划。

于是,赵尚志和东北商船学校的学生范廷桂与铁路工人一起,来到了距离成高子车站500米远的线路区段。他们将一节钢轨的道钉拔掉,然后隐蔽到离线路较远的小树林里静静等待。

晚上10点50分,日军第二师团的军列如期而至。机车开到预设的破坏点后,剧烈的冲撞引爆了运载的火药和油料。顿时,火光四起,爆炸声此起彼伏。

图:成高子战斗颠覆的日军军列

1932年4月14日,《盛京时报》发表了以《日军由方正向哈凯旋中,列车颠覆死伤者多》为题的新闻。

图:盛京时报报道的成高子战斗

成高子战斗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在铁路沿线建立抗日游击武装,以此阻断日军的交通线、打击日军后勤补给的作战方式,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能够对日军施以沉重打击。

1935年至1940年间,中东铁路游击队与东北抗联密切配合,常年破坏敌人铁路运输,严重干扰了日军的军事行动。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中,写下颇为精彩的一笔。

1945年,苏联政府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中规定: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合并为中国长春铁路,归中苏两国共同所有和共同经营,将旅顺口设为中苏共享海军基地,将大连设为自由港。以上规定的有效期均为三十年。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显得尤为重要。

1949年12月6日傍晚,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从北京出发,登上了开往莫斯科的专列。毛主席此次访苏,除了参加斯大林寿辰的庆祝活动,还有一个重大使命就是重新签署一份《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就包括中东铁路的归属。

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谈判,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终于在莫斯科顺利签署,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图: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2年12月3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与苏联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潘有新一同出现在中长铁路的移交仪式暨庆祝大会现场。

铁路的完整回归,意味着整个东北国土上的一切,真正回到了中国人民手中,所有因这条铁路而起的沧桑巨变都将被定格在历史中!2500多千米长的铁轨曾经烙满了屈辱与伤痛,而从它回家的那刻起,满载的就只有新生和希望!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