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至15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东城区委、区政府协办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盛大举办,众多来自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优秀人才齐聚东城,共同探讨文化领域前沿热点问题。期间,东城融媒记者对部分嘉宾进行了专访。文化大咖们从各自研究、从事的领域、行业出发,畅谈文化东城的生机与魅力,并从不同角度为构建东城文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建言献策。下面推出第二辑。
激发故宫IP潜力,共建文化高地
王跃工
[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传统中轴线的中心,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金名片”,也是东城区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城区与故宫博物院本着对传统文化的“突破创新”共识,在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打造创新品牌新矩阵等方面深入合作,让大量博物馆成果走到社区去、走到民众中,让人们随时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回家”。
“故宫里的文物不能带走,但是故宫的文创产品可以带到千家万户。”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说,文物的珍贵性代表了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学价值,通过挖掘这样的价值,用当代文创产品的表达方式,把历史文物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这是文创产品的意义。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多次走出深墙,举办“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等主题展览,引发关注、圈粉无数。东城区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在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激发故宫超级IP的巨大潜力,共建文化传承与艺术展示于一体的文化高地。
如何运用好故宫超级IP,推动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带动东城文旅消费?王跃工表示,要注重文创研发的改进,减量增质,打造含金量更高的文创大IP。
“文化引流,场景唱戏”
是文旅融合新趋势
宋洋洋
[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近年来,东城区推出的“故宫以东”下午茶、觉醒年代文创雪糕、钟鼓楼冰箱贴等文创产品火爆出圈,受到市民、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宋洋洋对此表示赞赏:“文化引流,场景唱戏!东城文创做得特别好。非常契合当前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新趋势。”
比如觉醒年代文创雪糕,宋洋洋表示,“觉醒年代”本身就是一个强IP,文创雪糕的“出世”更贴近年轻消费者,吸引了很多青年来东城,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打卡。鼓楼则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强IP,鼓楼冰箱贴这一文创产品,为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场景,走进了家庭生活空间。
“文化东城”的资源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要实现“资源变现”却并不容易。宋洋洋说:“东城区不仅做到了,还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这一点格外重要。所以东城文创火出圈我并不奇怪。”
东城文旅融合发展,该如何迈向更广阔的天空?宋洋洋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让东城文化成为“大文化”,彰显城市魅力,赋能实体经济,打造“文化+”发展新范式,让文化成为整个东城资源转化、产业加速的关键力量。二是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为东城文化赋能,从传统道路实现换道升级的转变,用一系列科技型新业态、新场景、新空间,来提升产业效能。
将文化基因植入每个人的内心
蒙曼
[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
古都新韵、国风静巷、都市潮流汇聚于此,令蒙曼觉得,东城是北京最“有文化”的地方之一,“最为突出的是这里既有宫廷文化这种历史上‘雅’文化的代表,也有因众多胡同聚集形成的‘市井’文化的代表。”
对于贯穿东城南北的北京中轴线,蒙曼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中轴线与城的关系,就像是“中”字上的一竖,将城市空间一分为二;从另一方面讲,“允执厥中”亦为“中轴”,“所以我觉得,东城蕴含着独特的‘中’的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平衡的感觉,在平衡中不断创新的感觉找到了。”
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推动东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如何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蒙曼认为,这正是东城区正在不断探索的。
在东城,文化也在以各种方式滋养着百姓精神、涵养着城市气质、塑造着文化自信。“以文化人,重点在于化,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百姓需求做起。”蒙曼表示,东城区正在不断发挥文化资源优势,让传统文化贴近人的真实需求,从而将文化基因植入每个人的内心。
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吴明
[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 ]
“2023北京文化论坛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工作者搭建了互鉴互学的平台,为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新的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吴明说。
近年来,东城区大力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各类博物馆充分发挥文化枢纽功能,在自身活力提升的同时与更多市民建立密切联系、赋能美好生活。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深度参与其中,也体会到了东城区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新时期如何构建与游客的对话空间、增加互动性,是传统博物馆升级路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东城区积极探索,通过多维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和创新的传播手段,令区域内的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
“比如正在鼓楼展出的沉浸式数字展‘时间的故事’,融知识性、科技性、互动性为一体,深受市民喜爱。以鼓楼为中心,东城区还以点带面开展了周边地区文物保护、街区更新等工作,得到了市民的大力支持。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市民也有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高度自觉。”吴明说。
如何让沉睡的文物遗存真正“活”起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与东城区联合举办诸多文化品牌活动,在大兴“百姓国学”的道路上收获了诸多“铁粉”,为古老的文化地标带来新的生命力。
正在进行的2023东城文化月暨第九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联动区域内多处文化地标,通过5大板块14项重点活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历久弥新,打造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国学领域品牌文化活动。首届2023大学生国学文化交流会于同期开展,吴明表示,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是今年国学文化节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这也是我们将来要继续为之努力的。我们也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东城区‘博物馆之城’建设贡献应有之力。”
让更多城市领略东城文化企业风采
甄军
[ 北京东方嘉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创新引领文化业态创新、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带来新机遇……参加2023北京文化论坛,令甄军“收获满满”。
“北京文化集中在东城,东城文化集中在胡同。”创业初期,带着这样的认识,甄军走进了东城的胡同深处。恰逢东城区通过产权置换、租赁等多种方式腾笼换鸟,引导企业改造胡同里的旧厂房、院落,将创意产业植入胡同空间,为甄军和他的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东城区的改造项目很有特色,空间价值和认知度都很高,政策扶持和举措落实非常到位。”甄军说。
近年来,东城区以文化浸润城市底色,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开展“文菁计划”推进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甄军深刻地感受到了东城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经过10余年的打造和沉淀,从空间改造植入文化产业到全方位服务,甄军和他的东方嘉诚逐步形成具有可复制性的“胡同创意工场”发展模式,并进一步走出东城。截至目前,东方嘉诚在京津冀5个地区共运营25个主题产业园、总运营面积30余万平方米。“‘胡同创意工场’的成长离不开东城区为企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甄军说。
紧邻中轴线北端、毗邻鼓楼的宏恩观经过修缮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园区,由东方嘉诚担任运营主体,将于今年10月开放。“作为在东城区成长的企业,我们有责任为老城保护更新尽一份企业责任。未来,也希望能够辐射全国,让更多城市领略到东城文化企业的风采。”甄军说。
文字:王慧雯 李滢
图片:王峥 闫文 李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