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儿童宫或在鼓楼西大街一带的关岳庙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陈家基

2023-09-21 16:41 语音播报

深读

前段时间,本端《当年六一幼儿院的儿童宫,如今在何处?》一文,探讨了1952年六一幼儿院临时院址的所在地。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有北京文史研究者根据文章内容,提供了多张类似的老照片,也有一些老北京人提供与这段历史相关的生活旧忆,笔者更是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这些线索将儿童宫的地址指向了同一个地方:位于鼓楼西大街一带的关岳庙。

因为关岳庙暂时不对外开放,无法前往证实,但对这些资料的梳理,也是非常有趣的一段追溯历程。

萧殷的女儿萌萌,一直非常希望能够找到当年她就读六一幼儿院时的儿童宫,到底是现在什么地方。《昔日儿童宫 如今在何处》一文发表后,她向北京的朋友以及当年在幼儿院生活过的人打听。可惜,没有人能够准确记得那时在什么地方。

不过,一位曾经在六一幼儿院就读,但比萌萌大了几岁的朋友提供了两点线索:第一,六一幼儿院当时在鼓楼附近;第二,那个儿童宫,可能在关岳庙,即如今的西藏驻北京办事处。

有了这个线索,笔者查阅了关岳庙的相关史料。

关岳庙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1899年建成。它原是道光皇帝第六个儿子、光绪皇帝的父亲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家庙。

清朝灭亡后,1914年,北洋政府在该庙后寝祠殿塑关羽、岳飞像,并祭祀关岳二人,由此得名关岳庙。

关岳庙坐北朝南,分二进院落,主要由庙门、中门、正殿、寝祠殿等建筑组成,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阅关岳庙的建筑规制:正殿为七开间,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层檐下施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层檐下施重翘五踩斗拱。正殿前出大月台,方砖地面,两侧饰汉白玉栏杆,龙凤纹雕刻柱头。

关岳庙正殿武成殿旧照

再查阅照片,关岳庙的正殿与当年萧殷为女儿萌萌拍照的儿童宫照片十分接近。两者的建筑形制相同:重檐、七开间;屋顶的脊兽数量也为七只;正殿前的大月台是汉白玉栏杆,也有龙凤饰柱头,这些细节都比较吻合。

1952年六一幼儿院儿童宫的图片,两者在形制上非常相似。

有了这些线索,北京文史研究者也给笔者提供了关岳庙的老照片。在这些老照片中,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关岳庙的形制。

另外查阅1952年的《北京日报》,看到一则《改进机关饮食卫生工作 西四区组织炊事员学习》的新闻,上面提到六一幼儿院的炊事员参加西四区卫生领导机关的学习班。由此可见,六一幼儿院当时隶属于西四区,这也大大增加了儿童宫在关岳庙的可能性。

然而光凭这些照片和资料,还不足以断定关岳庙就是当年的六一幼儿院。

笔者也找到《延安第二保育院“长征”记》一文,里面提到有关延安第二保育院进入北京后临时院址的信息:“张炽昌院长首先到达北平,将坐落在‘北平市德胜门内果子市大街一号的私立中学’选定为延安第二保育院在北平的院址。1949年9月24日,保育院坐上了向北平进发的火车,次日,火车到达北平德胜门火车站。当年,延安第二保育院更名为‘北京六一幼儿院’”。

文内提到了两条有用的信息:一是北平市德胜门内果子市大街一号,二是私立中学。

有了关岳庙的线索,看到这些信息后,笔者又有新的思索:关岳庙所在地的鼓楼西大街与果子市大街是什么关系?关岳庙大殿与私立中学又有怎样的联系?

再次深入查阅关岳庙的历史资料,找到这一本书:《关岳庙暨武庙史料汇编》,书中有一节专门讲到了1948年6月,私立大成中学曾经借用关岳庙做校址。根据书中记载,当时,私立大成中学校长李咏所签的关岳庙器物清册租用范围,就包括关岳庙的武成殿等建筑在内。

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幅图,根据图片可知,现在的鼓楼西大街在1939年时名为果子市大街。根据相关资料,鼓楼西大街在民国时分四段:鼓楼以西至西魏胡同称鼓楼西大街,西魏胡同至八道湾称甘水桥大街,八道湾至糖房胡同为果子市大街,糖房胡同至德胜门称丁字街,1965年,这四段统称鼓楼西大街。

那么,由此可以判定,1949年,张炽昌院长到达北平后,将德胜门内果子市大街一号的私立中学选为延安第二保育院在北平的院址,这所私立中学就是私立大成中学,这也为儿童宫在关岳庙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没过多久,笔者收到了北京晚报的老读者梁善清老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我小时候家住在德胜门内,果子市大街的东口是八道湾胡同,胡同的西侧,就是现在的“西藏驻京办事处”,其前身是清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奕譞的祠,当地人俗称“祠堂”。该祠堂规模很大,坐北朝南,前门正对着果子市大街,后墙在西绦胡同,东侧是八道湾胡同,西侧是八步口胡同,由于果子市大街的走向是西北-东南方向,而该祠堂是正南正北方向,故该祠堂正门的墙与果子市大街就有个很大的三角地带,又由于祠堂的地势较高,这片三角地带的南侧比果子市大街的路面高出一米多,沿祠堂的墙还有一排高大的国槐树,地势高又得风,每年夏季是我们八道湾胡同老人和小孩的乘凉之地。1950年,沿着这块三角地的南侧,建了一排倒座的南房,并把这三角地也封了起来,在这南房墙外写有“六一幼儿园”的大字,注意是“园”,不是“院”和“宫”,这个字我记得非常清楚,我猜测这是否就是地址之谜。

这段文字,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见证。

通过这些资料,笔者大致勾勒出了当年的历史:70多年前,延安第二保育院在院长张炽昌与全体保育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护送136名年幼的革命后代,经过三千里行军,胜利到达北平,把位于果子市大街一号的私立大成中学作为临时的院址。从1949年9月到1953年8月,幼儿们在关岳庙武成殿改成的儿童宫前,度过了几年的快乐时光。

如果确定是关岳庙,那么就能判断出萌萌当时的拍摄位置。关岳庙正殿的月台有左、中、右三处台阶,萌萌站在左侧的台阶上,萧殷站在月台上,为她拍下了那张照片,其背景就是正殿的西配殿。

萌萌在儿童宫前拍的照片

照片拍摄位置图

因为关岳庙暂不对外开放,笔者希望读过关于儿童宫的文章,且又能从类似角度拍摄相关照片的读者,能为还原这段历史提供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编辑:姜宝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