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 “萝卜刀”流行!莫把玩具玩成“真刀”
北京晚报 | 实习记者 孟雅檀

2023-09-25 16:05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一甩刀出来,再甩刀回去。据报道,一款名为萝卜刀的玩具近来风行校园,中小学生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学校周边文具店一天就能卖出上百把萝卜刀,有的线上网店单月销量更是突破10万件,夜光萝卜刀、巨型萝卜刀等款式让孩子眼花缭乱。

各式各样的萝卜刀。图据华龙网

所谓“萝卜刀”,是一款形似萝卜的彩色塑料仿刀玩具,借助自身重力实现刀体滑动。一般有两种玩法,一是利用惯性,让刀片自由滑动,有点类似转笔的感觉;二是模仿真刀,刺、捅、扎身边的人,取乐玩耍。

孩子喜欢玩萝卜刀,首先是小朋友天生有好奇感,对新鲜事物有兴趣;刀的形状,也契合部分孩子打打闹闹的心理;另一方面孩子之间相互的传染攀比,也助长了这股风气;也不能排除因为有些孩子课业压力大,把萝卜刀当成解压工具。就性质来说,孩子玩萝卜刀和像前段时间流行的盘串风大同小异。孩子之间比比谁的萝卜刀款式酷炫,甩接流畅一定程度上也是小朋友之间的独特社交方式和接头暗号。因此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这不过又是一阵风,不必要大惊小怪。

对孩子玩萝卜刀无需过度紧张,但也要警惕把玩具玩成“真刀”。萝卜刀虽然是塑料产品,刀刃比较钝,但是尖头处还是很硬的。很多孩子在玩耍时经常“用刀互捅”,有的还趁别人不注意,故意去捅旁边同学背或胸,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孩子如果老是拿着类似刀一样的玩具,也许会形成一种心理和生理惯性,觉得随意扎人不过是一种开玩笑的方式,很容易形成暴力思维习惯和攻击心理。孩子对刀的认知还不健全,见拿玩具刀捅人无事,无形中的危险动作或许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潜意识里也会降低对真刀危害性的认识。

萝卜刀可以玩,但不能把安全消解掉。孩子被玩具所伤并非没有发生过,从过去的大头针、咕卡里的手工刀,再到盘串和萝卜刀,即便只是一时流行,对其危害性都不能掉以轻心。现在网络传播力强,低年级孩子更容易受到不良行为和不良思想的蛊惑,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孩子的正面引导。要让学生明白“刀”是工具不是玩具,即使是仿真刀也要用来做刀应该做的事,而不能去伤害自己及他人;监管部门对有明显危险性的玩具不能听之任之;家长更应做好教育引导,成为守护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教育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总比事后补救好。

快评

编辑:孟雅檀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