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带一路”故事|“走不寻常路锻造中企的信誉与品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9-27 14:17 语音播报


暴雨如注,中企承建的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项目施工现场,中国工人们在雨中埋头苦干,毫无怨言。“为了不影响第二天人们出行,虽然车站顶部道路恢复已接近尾声,但相关安全辅助措施必须于今天安装完成。”中国土木特拉维夫红线轻轨东标段项目经理张海彦解释,大雨不会影响道路辅助措施的施工质量。

暴雨下了一个多小时,施工现场一直一派繁忙。雨停后,一群人带着东西来到工地。“当地社区居民从未见过这种情形,被深深感动了,自发组织起来给工人送食品饮料。这一幕我至今想起来如在眼前。”张海彦感慨,作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企承建的首条发达国家高端市场轻轨项目,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项目令人难以忘怀。

红线轻轨项目由中国企业全产业链负责设计、制造、供货、施工、联调、维护等,是特拉维夫轻轨系统首条线路,也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大政府特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长约24公里,其中地面线约12公里、地下线约12公里,穿越以色列最为繁华的巴特亚姆、特拉维夫-雅法、拉马特甘、贝内贝拉克和佩塔提科瓦5座城市,跨越53个复杂繁忙的交通路口。

张海彦所在的红线轻轨东标段项目主要工程包括:3个地下车站施工,5646延米盾构隧道及8个横通道、两个交叉段的设计施工。“这是中土集团在发达国家市场第一次中标实施的‘设计+施工’项目,首次采用全欧标设计、全欧标施工,技术标准高、实施过程难,加上外部复杂环境的影响和限制,我们当时的压力特别大。”

张海彦介绍,项目所在地有污水、热力、自来水、天然气、石油等多种管线,且属于不同的产权单位,管线改移获得批准很费周章,导致施工工期滞后。面对巨大的工期压力和成本压力,国内实施经验丰富的盾构接收方案和换刀方案,要么工期无法满足,要么成本无法支持。“项目遇到了计划之外的严峻挑战。我们左思右想,决定通过设计创新、工法创新,走不寻常路锻造中企的信誉与品牌,勇敢尝试国内外经验不足的盾构水下接收和带压换刀方案,保证隧道全线如期贯通。”

但是,这两种方案容易出现工程事故。为此,张海彦和设计人员、工程人员住在工地,先选取一种工况,一点点分析、推演无误后,进行有限元模拟和缩尺试验,形成逻辑闭环,确定没有风险;再先选取另一种工况形成逻辑闭环……“我们真的是废寝忘食,纳入了多种工况,把各种条件带进去,连续攻坚了两个星期。实施过程中,又要严格把控施工参数和盾构机状态,直至最后实施成功后才松了一口气。”

由于项目所在地靠近地中海,地质结构复杂,水位高低参差,砂土黏土混合。“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下实施盾构水下接收和带压换刀,我们可以说是首次,国内没有进行过,国外只有一家公司做过,但环境没这么复杂。”张海彦的自豪中带着思索,“任何困难,只要沉下心来钻研,都能够解决。”

以色列工程师的好学、能学也让张海彦颇有感触。他说,盾构项目对于以色列业主和监理来说,也是第一次经历。前期,以色列工程师跟着中方人员学习实施经验,跟着国际咨询学习设计理念。到了中后期,他们就可以跟中方人员一块研讨、制定方案了。

项目完工后,获得以色列质量、安全、环境、建设、综合年度大奖、工程师联盟优秀项目奖等诸多奖项。

当地时间8月18日,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正式通车运营。特拉维夫及其周边地区是以色列的经济中心,人口众多、交通拥堵严重。据测算,红线轻轨项目通车后,城市群高峰期公共交通使用率由25%提升至40%,私家车使用时间下降12%,通勤时间将大大缩短,极大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进一步推动当地城市群之间人员及商贸往来,促进特拉维夫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特拉维夫红线轻轨的通车运营,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提高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工程建设市场的地位,为中企走向世界、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重要实践。

感言:

海外工作很辛苦,“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我们支持和自信。背靠国家,我们内心里是有底气、有根的。

——张海彦

“一带一路”造福世界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